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文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06-22 22:52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本辑专家答疑有请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陶四明教授来解答金维,她的提问

提问:高血压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解答: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患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诊疗模式的核心。根据患者的需求,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些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常识,帮助患者有效管理自己的血压,提高对高血压的科学认知,减少对该疾病的过度恐慌及治疗误区。

什么高血压?

血压是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时血流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血压常规用收缩压/舒张压(mmHg)表示。目前国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分为1、2、3级高血压,依据合并的疾病及靶器官损伤程度,识别不同危险分层。

高血压有哪些表现及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没有症状,不代表不是高血压。少数可能有头晕、头痛、眼花等。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血压高得不到救治,它可持续影响全身各处重要器官功能,最后很多患者死于其相关严重并发症。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科学认识高血压,规范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及时早期诊断及严格血压控制达标,可获得明显的预后改善。

高血压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包括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及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年龄及遗传因素为高血压的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如高盐饮食、饮酒、超重与肥胖、吸烟、运动少及精神紧张等。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多数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常常由于疾病本身所致不适,导致对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如疲劳、心情紧张、灰心沮丧、担忧将来、担心中风及药物副作用,由此,常造成家庭成员对其不理解。其实,这些问题均是由患者及家庭对高血压疾病的不正确认识造成的。因此,患者合理管理尽可能要做到一下原则:

了解

自己目前的血压水平及目标水平;自己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何自己测量血压?

掌握

高血压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危害,及时提醒自己到医院复诊,规律服药,不能根据有否症状决定服药。

牢记

自己处于怎样的心血管危险水平?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及医生的推荐,判断目前使用抗高血压药是否合理?

日常

照顾日常生活:膳食合理,规律完成您的日常活动(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等);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管理您因患病所致的情绪变化,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总之记住远离高血压8字箴言:低盐、减肥、减压、限酒。

管理

管理您患的疾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药的各种不良反应,最好每天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复诊。

误区

消除服药误区:

①“药物伤肝,伤肾”,所有治疗药物均有充分的临床安全及疗效证据,权衡利弊,其潜在的危害远小于心梗、脑梗的危害;另外医生也会根据药物的特性及患者肝肾功能状态选择合适药物。

②“害怕高血压药物一旦用上就不能停”,原发性高血压是不可能治愈并需终身服药,动态调整方案,这不是“药物依赖”,而是高血压既定的长期治疗原则。

③“心痛定模式”,即短期把急剧升高的血压快速降低,这是多数患者,甚至部分非专科医生最大的误区,因为短时间快速降低血压(即使是正常范围),可诱发严重脑血管并发症,应根据不同合并疾病采用合理降压策略。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高血压诊疗及随访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入了互联网+慢病管理时代,医患双方均可利用一些智能APP,实现对血压的全程管控及科普推广,弥补认知误区,消除潜在疾病隐患。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陶四明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Bonus Time

福/利/时/间

请金维,她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送出神秘礼物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以往完整30期专家答疑内容

专家答疑︱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