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常见的十大谣言

文 / 小李聊健康
2021-04-21 18:34

我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居高不下。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却并不全面,糖友们在治疗糖尿病的路上经常走歪。正是因为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关于糖尿病的谣言才会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糖尿病最常见的十大谣言。

谣言一 糖尿病是绝症

虽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糖尿病是可控的,绝对不像某些绝症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法。只要血糖控制理想,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正常人没有差异,完全不用过度悲观。相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控制血糖。

谣言二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虽然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这并不代表其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确存在遗传倾向,但是,家族史只是为下一代发生糖尿病提供了发病的基础,如果后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谣言三 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年轻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吃不饱且日夜劳作的年代,糖尿病相对而言要少得多。随着生活和饮食的改变,人们更偏爱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超重、肥胖的年轻人日益增多,年轻人2型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

谣言四 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比瘦子更大,但这并不等同于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如果瘦子有其他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作用也可能患糖尿病。

谣言五 严格控制饮食,就可以不吃药

虽然坚持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确实对血糖有很多好处,但单纯生活方式的干预并不能遏制糖尿病进展,药物有其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用针对性的降糖药物还是很有必要的。

谣言六 糖尿病人不能喝粥

粥升糖速度快,但降下来的速度也快。只是喝粥讲究技巧:不能喝纯大米粥,喝粥时需要加一些豆类或杂粮,粥不能煮得时间太长。放凉了再吃或者是食物搭配如蛋白类和蔬菜类一起吃更好。

谣言七 得了糖尿病,甜食和水果都不能碰了

有不少糖友严格限制糖的摄入,甜水果也不敢吃,饮食非常不均衡。其实只要控制总的热量,还是可以吃一点点的。至于水果,我们可以吃些血糖生成指数低(GI)的水果,低GI的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如蓝莓、柚子、桃等。

谣言八 没有症状就不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可了解实时血糖水平,以便制定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方案。研究还发现,坚持自我监测的患者,其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及死亡率都明显的下降。所以,千万不能嫌麻烦而停止监测。

谣言九 血糖降下来就能停药了

血糖降下来后,仍需注意饮食和运动。是否能停药必须去医院查胰岛功能,听取医生的建议再决定如何用药。自己擅自停药,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与反弹,这样反而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谣言十 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本身就是人体自身分泌且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激素,是人体糖代谢的重要环节,没有任何致成瘾的成分,所以应用胰岛素不会上瘾。其次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的糖友早期应用胰岛素不仅不会上瘾,而且在血糖较高时应用还会对自身胰岛功能起保护或修复作用,消除代谢记忆效应,利于长期的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