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磅研究:改善高血糖,低碳水饮食更有效 | 野兽疾病研究院

文 / 野兽生活
2021-03-19 09:44

前期糖尿病,就是大家日常说的「高血糖」,我们必须重视。数据显示,中国每2个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

前期糖尿病非常可怕,如果不加控制,不仅容易恶化成2型糖尿病,患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肾病、不孕不育和癌症等疾病的几率都会大大提升。

就连新冠肺炎患者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的几率高也是正常人的好几倍。

提示: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可作为医疗建议。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如果想尝试生酮、低碳水饮食,请在低碳医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01

你可能高血糖

但你自己不知道

前期糖尿病的一个可怕之处是,它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而且常规体检中可能查不出来。

常规体检一般只看「空腹血糖」,如果数值在 6.1mmol/L~7mmol/L之间,就被认为是前期糖尿病。

但是,由于夜间身体消耗掉了体内的大量糖分,很多本来已经出现异常的人,空腹血糖看起来并不很高。

那么,如何更好地判断自己是不是前期糖尿病呢?

更好的监测指标是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数值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就被认为是前期糖尿病。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通常被认为是黄金指标。

正常人的HbA1c应该低于 5.7%,而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超过6.5%。当HbA1c 介于5.7%到6.5%之间时,就是前期糖尿病状态。

前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危害如此之大,有什么治疗方案吗?

02

传统方案,效果不佳

对前期糖尿病,传统建议基本就是让患者去忌口、计算卡路里、少吃荤腥油腻,多运动。

「少吃多运动」的建议,看上去没什么毛病,但实际效果不太美好,而且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进行的大规模研究,将一群前期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

第1组吃安慰剂;第2组吃二甲双胍,也就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药物;第3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饮食上要求低脂低卡,另外要求多运动。

结果,两年后,第一组有22%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第二组有15%发展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组的发病率最低,但也高达8%。

也就是说,被人密切监控着减少食物、坚持运动,2年后,还是有至少8%的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

更糟的是,如果没有人监控跟踪,这种方案真的很难坚持。研究人员后续发现,这样的「生活方式干预」,在现实世界中,只有13%的参与者能坚持1年。

可见,过去给出的建议,效果实在算不上理想。

那么,对于前期糖尿病,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

03

新方案横空出世

效果更好、更易坚持

前不久刚刚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于前期糖尿病的防治,人类似乎有了更好的方案。

该研究由加拿大医疗健康团队Virta Health开展,在2年的试验周期里,该方案中仅有3%的受试者发展为糖尿病,远远低于传统方案中的8%。

从「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性来看,Virta方案更是远远优于传统方案。

在传统干预方案中,仅有13%的患者可以坚持一年。

而新研究显示,Virta的方案有高达80%的患者可以持续一年,高达75%可以持续两年。

在其他健康指标来看,Virta团队的方案也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减肥效果来看,Virta方案中,参与者第1、2年平均减重均达到原体重的12%左右,而传统的「低脂低卡、少吃多动」方案,平均减重仅达到原体重的6%左右。

此外,Virta方案中参与者的「好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等指标,都显示出显著的改善,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低脂低卡、少吃多动」方案。其中,高达52.3%的参与者在两年内达到了正常的血糖水平。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看,Virta的方案都远远优于传统方案。

那么,Virta团队使用的到底是怎样的方案呢?

04

新方案竟是:

不吃主食多吃肉

Virta团队使用的方案是:极低碳水(生酮)饮食+通过 互联网远程监控。

熟悉野兽生活的小伙伴都知道,极低碳水饮食(也就是生酮饮食)是一种碳水含量极低、充足蛋白质、高优质脂肪的饮食模式,正确操作的话,具有快速减肥、改善代谢的作用。

极低碳水(生酮)饮食强调不吃糖、面、米、淀粉类蔬菜等高碳水食物,吃肉、鱼、蛋、内脏、优质脂肪、低糖蔬果等食物。

Virta最新实验中,使用的方案是:

净碳水<30g

蛋白质:1.5g/kg体重

脂肪吃到饱为止,多少不限制

碳水来自非淀粉类蔬菜、乳制品、坚果

受试者根据偏好自主选择食物

推荐目标:血酮>0.5mmol/L

整个过程,有专业人员通过互联网社交工具远程监控,并通过网络社群让患者相互交流、互助,而不是严格实验室环境下,因此更符合真实世界中的情况。

Virta 团队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类似的极低碳水生酮饮食疗法,可以逆转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效果远优于主流标准疗法。

这次的最新研究再次证明,该方案不仅对已经患病的人有效,对尚未发展为糖尿病的人更是具有非常好的预防效果。

那么,这样的研究结果,能否得到其他科研团队的重现和验证呢?

05

另一项研究

相似的结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生酮、低碳水饮食对肥胖、糖尿病和前期糖尿病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例如,同样是前不久,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子刊的研究显示,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社群等方方式,让人们正确地遵循低碳水饮食,可以有效地减肥、改善血糖、血压等问题,而不必吃药。

英国科研团队,让20名肥胖或有前期糖尿病的患者改变饮食,主要选择天然低碳水食物,并鼓励他们尝试体育活动、间歇性禁食、优化肠道、压力管理、改善睡眠等。

受试者平均每日大约100g碳水化合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做出调整。

结果,10周试验结束以后,在所有坚持下来的减肥者中:

平均体重减轻:5.8 kg,

平均腰围减少:5.2 cm

HbA1c改善:9.1 mmol / mol

平均收缩压降低:13.1 mm Hg

平均舒张压降低:5.0 mm Hg

07

野兽读者怎么说?

一直以来,我们建议有疾病和特殊健康状况的人,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尝试生酮、低碳水饮食。

从实践效果来看,正确执行的生酮、低碳水饮食,对控制血糖的效果真的是非常出色。

在我们的后台留言中,不断有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留言报喜,反馈自己或家人成功逆转高血糖。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最后几句

说起减肥、控制血糖,过去的主流方案就是让你低脂、低卡,少吃多动。这样的方案听起来合理,但实际上效果很差,也很少有人可以长期坚持。

最新的研究,给出了效果更好、更容易坚持的方案:少吃糖、面、米等精制碳水,多吃肉、鱼、蛋、动物内脏、优质脂肪、低糖蔬果、坚果等优质食物。

原来减肥、控糖可以这么轻松、这么美味,你行动起来了吗?

最后再次提示,本文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可作为医疗建议。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如果想尝试生酮、低碳水饮食,请在低碳医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今日互动

你有关注过自己的血糖吗?

参考文献:

[1] McKenzie A L, Athinarayanan S J, McCue J J, et al.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Focused on Normalization of Glycemia: A Two-Year Pilot Study[J]. Nutrients, 2021, 13(3): 749.

[2] Athinarayanan S J, Adams R N, Hallberg S J,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a Novel Continuous Remote Care Intervention Including Nutritional Keto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2-year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19, 10: 348.

[3] Walker L, Smith N, Delon C. Weight loss, hypertension and mental well-being improvements during COVID-19 with a multicomponent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me on Zoom: a service evaluation in primary care[J].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2021.

[4] Ely, E.K.; Gruss, S.M.; Luman, E.T.; Gregg, E.W.; Ali, M.K.; Nhim, K.; Rolka, D.B.; Albright, A.L. A National Effort to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Participant-Level Evaluation of CDC’s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iabetes Care 2017, 40, dc162099.

[5] Liu, X.; Wu, S.; Song, Q.; Wang, X. Reversion from Pre–Diabetes Mellitus to Normoglycem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21, e019045.

[6] Li Y,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in m 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study[J]. bmj, 2020,369.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