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文 / 糖尿病同伴
2019-03-25 19:10

作者:中华糖友

最近,一项澳大利亚社区人群队列分析表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贫血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倍。西澳大利亚菲奥娜斯坦利医院Richard Gauci及其同事指出,贫血被认为是未被识别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会使糖尿病出现不良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因此,杂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贫血这点事儿!

临床上一般认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克/分升,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克/分升,孕妇Hb<10克/分升就考虑存在贫血。一般在血常规检验中可以看到贫血的指标——血红蛋白。


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诊断贫血为何查血红蛋白?这是因为,人体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各自有一定的生理作用。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运输氧气所需的一种特殊蛋白,因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而使血液呈红色。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用血红蛋白溶度来诊断贫血以及贫血严重程度。


糖尿病友贫血现象很常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每年因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上千万。而这其中又以 缺铁性贫血 最多见。《美国肾病杂志》曾发布过一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贫血常隐匿发生,并且多见于存在慢性肾病和大血管损伤的老年患者。

贫血会引起疲劳、虚弱、头痛,令人难以专心工作。严重贫血还会导致呼吸急促和心率增快。但是,贫血不单只是消耗人的活力:发生贫血后,由于红细胞无法为机体的组织细胞提高足够的氧气,长久下去,将会给各器官和肌肉,也包括心脏,带来很大的负担。

糖尿病友易出现贫血的原因

1、饮食不当导致贫血,老年糖尿病友易发贫血

一些糖尿病友在疾病控制过程中会陷入误区,过分限制饮食摄入,从而导致一些营养素摄入不足,如果铁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尤其是老年糖友,更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是造成老年人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咀嚼功能以及肠道吸收功能减弱等,容易出现饮食摄入不全面,可能会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出现缺铁性贫血。

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2、降糖药物导致的贫血

二甲双胍与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从而出现贫血。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但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缺乏。《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指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小肠蠕动的改变刺激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2)维生素B12内因子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B12内吞受体的相互作用;(3)二甲双胍可抑制回肠末端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钙依赖性吸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补充钙剂逆转)。二甲双胍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B12缺乏。该共识指出,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友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贫血

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在糖尿病神经病程中,肾脏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及蛋白重吸收负荷增强的情况下损伤加重,导致肾小管周围纤维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从而出现贫血。

贫血的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

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为贫血的常见症状。

皮肤黏膜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主要是因为贫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为保障重要脏器(如脑、心、肾、肝、肺等)供血,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

呼吸系统

轻度贫血,由于机体有一定的代偿和适应能力,平静时呼吸次数可能不会增加,活动后机体处于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状态,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循环系统

非失血性贫血由于血容量不低,故循环系统的主要表现是心脏对组织缺氧的反应:轻度贫血时,安静状态下可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有心悸、心率加快;中、重度贫血时,无论何种状态都会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且贫血越重,活动量越大,心脏负荷越大,症状越明显;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血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

贫血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功能甚至结构改变,如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改变等。

内分泌系统

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会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贫血的预防

虽然一个人的遗传和年龄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您却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贫血的风险。

控制血糖 如果您存在糖尿病,那就控制好您的血糖。研究显示,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发展成肾病的风险会显著降低。降低肾病风险就是降低贫血风险。

控制血压 高血压与肾病的发生有关。如果您已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等早期肾病的表现,应和医生讨论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问题。同时控制好血糖和血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肾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即便发生了进展,也可以大大延缓肾病的进程。

摄入足够的铁 肉类是铁的良好来源,但是您需要平衡摄入来保护心血管免受高胆固醇的危害。鸡胸肉和鱼肉虽然脂肪含量比较低,但作为铁的来源,却不如鸡腿肉、牛肉或羊肉好。您选择红肉时,应该尽可能买最瘦的部位。

肉类并不是铁的唯一来源,绿叶蔬菜、豆类、葡萄干等都是不错的铁来源。全粒谷物(包括全麦面包)也是很好的选择。所以,与一般大众的认识恰恰相反,素食者发生贫血或铁缺乏的风险并不比其他人高。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铁,但是通过食物来获得维生素C要比服用维生素C药物更好。您只需在进食富铁食物之前或之后吃一些柑橘类水果就可以了。

正确补钙 钙会阻碍铁的吸收,所以,如果您要服用补钙药物的话,应该与摄入富铁饮食隔开几小时。

远离咖啡因 咖啡因会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应该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可乐和茶水。

留心药物 某些药物会增加贫血的危险。有两类降糖药已经被发现会轻微增加贫血的风险,它们是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如果您属于贫血高危人群,最好去和医生就用药进行讨论。

服用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友首选口服铁剂

缺铁性贫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贫血类型,当通过饮食不能调整缺铁症状时,需要选择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补铁时首选口服的铁剂,对口服反应大,出现厌食、胃出血,或有胃肠疾病、吸收不良,或急需迅速纠正贫血症状时,可考虑应用注射用补铁剂,如右旋糖酐铁。

糖尿病人最易忽视的一个并发症,要怎么防?

2价铁吸收优于3价铁

懂得一些化学知识的糖友会知道,铁离子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2价铁(亚铁)和3价铁。大家在服用补铁剂时要尽量选用2价铁,因为2价铁的溶解度大而易被吸收,3价铁剂在体内的吸收仅相当于2价铁的1/3,且刺激性较大,只有转化为2价铁剂后才能被吸收。对胃酸缺乏者,宜与10%稀盐酸并用,有利于铁剂的解离和吸收。(数据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每日补铁剂量

服用补铁剂要循序渐进,初始应用小剂量,数日后再增加剂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剂量,一日补铁的最小剂量为10毫克,最大为30毫克。若按服铁的吸收率为30%计,一日口服180毫克的铁较好。

注意铁剂与其他食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食物会促进铁剂吸收,一些食物会影响铁剂吸收,如牛奶、蛋类、植物酸、钙剂等可抑制铁剂的吸收;茶、咖啡、柿子中的鞣质与铁形成不被吸收的盐,使铁在体内的储存降低而致贫血;但肉类、果糖、氨基酸、脂肪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可促进铁转变为2价铁剂,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补铁剂的服用时间

虽然餐后服铁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食物中有植物酸、磷酸或草酸盐,会使铁的吸收减少。因此,补铁剂可在餐前或两餐间服用,最佳时间是空腹。

补铁剂需要补多久

口服铁治疗有效的最早指标是在服后3~7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第7~10天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一般约2个月恢复至正常(内容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不过糖友服用补铁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服用时间还需咨询医生。

日常通过饮食预防贫血

日常通过饮食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和鱼类,这些食物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吸收利用,但糖友要注意摄入量,避免造成饮食中能量摄入超标。绿叶蔬菜等深颜色蔬菜中也含有较丰富的铁,但吸收相对较差。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有机酸和某些单糖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影响铁吸收的成分,如粮谷和蔬菜中的草酸盐、质酸盐以及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影响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