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文 / 波罗密练瑜伽
2018-07-29 21:29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6年4月7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设为“打败糖尿病”。这是“世界卫生日”设立66年来首次选取糖尿病作为主题,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疾病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

糖尿病人爆炸式增长:

2017年6月27日,最新一期的JAMA杂志出炉。让人惊喜的是,本期看到了三篇来自中国的研究,其中一篇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2013)(China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Study:2013)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中国的糖尿病人数目已攀居世界首位。2013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美国:11.6%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这种病,美国为11.3%。这份研究报告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调查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将近10万名成年人。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目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过程。追溯到30年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公众一定程度上对此病感到陌生。由于名称的关系,当时的中国人也许将这种疾病视作是“富贵病”,误认为是“摄糖过量”导致(其实是“人体无法正常处置”)。1980年,当时中国统计的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之后中国又有至少4次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和2002年前后开展的两次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当时分别达到2.5%和5.5%。到2007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又有一次大幅增加,当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

这种疾病的增长趋势在最近十多年里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13年中国学者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研究时,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大约9250万人,跃增到现在被广泛引用的1.1亿人。糖尿病患病率逼近12%。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1.1亿”,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此次给出的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字,它大概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这与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向红丁此前援引的中国卫生部门2013年数据相仿。这个数字占据当今全世界超过4亿多糖尿病人的将近三成比例。

而早在199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戴蒙德教授的这个预言在当时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戴蒙德预言”不幸被证实。

why“胎儿起源假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学者发现,我国1959-1962年的“大饥荒”,或许与国人糖尿病高发有关。

研究中,与未经历饥荒者相比,在胎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3%;在儿童时期经历过饥荒者的糖尿病风险增加82%。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研究者分析了近6900位成人的数据,其中大概3800位曾在胎儿或儿童时期经历过饥荒,并在成年后生活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其中,11.4%成人有糖尿病,31%肥胖,40%有高血压。

研究还发现,与生活在较贫困地区的人相比,生活在更富裕地区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46%。

之前,中国疾控中心马冠生等也曾发现,遭遇过1959-1961年三年中国大饥荒的胎儿与儿童,成年后患高血糖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这个理论叫“胎儿起源假说”,最早是在流行病学文献中由Barke提出,是指人在胎儿时期,母亲子宫内不利的营养或者环境条件会对出生后的健康产生永久的影响。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暴露于饥荒和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199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糖尿病领域著名的“荷兰饥荒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也表明:在1944-1945年饥荒时在妈妈肚子里挨饿出生的荷兰人与之后一年食品供应正常时出生的孩子相比,成年后更易发胖,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升高。

节约基因型假说

节约基因型假说由Neel在1962年提出,用于解释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Neel提出,在远古时期,食物供给不能保证,在反复的饥荒选择后,那些具有生存优势(即在能量应用上最“节俭”)的个体被自然选择留下来,这些个体的一个共有特点是:基因组中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基因(节俭基因)具有在饱餐后大量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因此,可以在能量(葡萄糖)被尿排出前将其大量转化利用。但到了进化的近期,食物供给基本得到保证,进化上曾显示出优势的节俭基因型对生存无明显作用,但仍然被保存下来,结果是餐后的胰高血糖素血症导致继发的胰岛素抵抗,并随之出现细胞的功能衰竭和糖尿病。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这本来是人类长期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救命基因,但到了今天,“节约”基因由大功臣变成了大问题,它容易使人发胖,促发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容易使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出现问题,这些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尤其在生活模式发生剧变,遗传基因的变化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时,糖尿病有可能因为“节约”基因的作用而暴发流行。不过,如果大家只具有“节约”基因这一个因素,也不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肥胖、吸烟、饮食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和各种应激状态,也就是过分劳累、精神紧张等。

解密中国“小糖人”

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

糖尿病人要避开这些主食,一吃血糖就高!‖科普

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

细想中国糖友幼年化现象,一是也许和节俭基因有关,再者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人肆意饮食不加节制的后果。

1.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同时,我们活动量越来越少,身体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2.只知道瘦,不知道肌肉

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中国人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国人肌肉欠缺锻炼,造成糖尿病高发。

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正是因为这个。

3.生活可口可乐化

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从婴幼儿开始,解渴这件简单的事情,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我们原来“甜蜜的井水”。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青少年的三吃生活,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膳食安全和卫生保健水平随经济的飞跃得到了同步改善,中国成年人的总死亡率一直在降低,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然而,专家警告:“由于糖尿病所致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这个下降趋势很可能会减慢甚至停止,除非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形式如此严峻,即使你并未身患糖尿病,也该扔掉可口可乐的习惯,否则,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未来全都转为糖尿病患者,那将会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如果不对生活中的碳水和糖饮料加以控制,那么“大糖盛世”真的要来临了。

参考文献:

① Fiona Bragg, DPhil; Michael V. Holmes, PhD; Andri Iona, MSc;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China. JAMA. 2017;317(3):280-289. doi:10.1001/jama.2016.19720

②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③ Chan J.C., Zhang Y., Ning G. (2014 Dec). Diabetes in China: a societal solution for a personal challeng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 969-79

④ WHO《全球糖尿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