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亲历 | 刘烨:做一名专业又亲切的医生,与患者共同成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揭晓,六位年轻的医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点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2018年,北医三院迎来建院60周年,值此之际,年轻医师有话要说......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
内分泌科 刘烨
2011年入职北医三院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糖尿病、生殖内分泌疾病
2011年毕业后我就留在北医三院内分泌科工作。临床工作需要认真负责、踏实勤奋,我以此要求自己,获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认可。也曾获得北京市优秀住院医师、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诊治奖等临床奖励。入职6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10篇,所发表的SCI论文获得国际同行的多次引用。我参与的项目还获得了国自然青年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与团队共同努力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最喜欢的一句话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这是上学时从《读者》上看到的,平实却又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如话中所说,怀着平和又积极的心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就能得到心灵的满足。
最难忘的一段从医经历
15年前,当我在大学志愿书上填写“北京大学医学部”时,脑海中的医生是神圣的。踏入临床后,从见习、实习的“小大夫”,到轮转的一线住院医师,到手握24小时on call、哪里需要到哪里的住院总医师,再到主管病房的主治医师,这许多年来我所诊治的每一个病人、聆听的每一次查房、经历的每一个夜班、参与的每一次抢救、翻看的每一篇文献,都在一点一滴中历练和滋养着我。
在这平实又繁忙的过程中,我不但积累了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更在与患者的相处中,逐渐深刻体会了100多年前一名医生留下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早年我那种对“神圣医生”的向往,也许并不合适;给患者带来专业、亲切的医疗照顾,与患者共同成长,才会有更好的结局。
曾经收治过一位刚刚发现糖尿病的青年男士,因为他又胖又白,我们打趣叫他“大白”。大白得知自己患上了2型糖尿病后忧心忡忡,即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酮症(通俗的讲就是血糖过高导致体内毒素堆积),仍然不愿意接受胰岛素的治疗。
为了能让大白接受到合理的治疗,我们与他聊了很久,倾听他的困惑和担忧,用通俗的比喻讲什么是糖尿病、为什么要应用胰岛素、还需要他自己进行什么改变......渐渐地,大白从拒绝到理解,再到接受胰岛素的治疗,很快高糖和酮症的状态得到纠正。
在每日的“聊天”中,医生和护士给他分享“模范”糖尿病患者的故事,从他的角度出发,与他一起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习惯设计方便、更易坚持的治疗方案。
此后的治疗也逐渐顺利起来,出院之前大白停用了所有的胰岛素,只用一种口服药物就能达到血糖的良好控制。这样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方面源于合理的治疗,同时也源于个体的病情特点和大白自身的努力。
刚来住院时,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出院的那一天,他眼神中充满的是踏实和信心。大白和我们道别时说:“我知道啦,糖尿病虽然目前不能被治愈,但是我可以努力把它控制好!”
医学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但仍有太多的局限之处,或许人类永远不会治愈所有的疾患。但如果医生能在施展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帮助患者一起了解疾病、积极面对,医患齐心共同制定、认可和落实治疗,那么患者就能更多地从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疾病的缓解。
上面的大白出院后一直在门诊规律复诊,他那工整漂亮的血糖监测记录、锻炼后越来越“轻盈”的身型、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都在鼓励我:做一名专业又亲切的医生,与患者共同成长。
祝福我们的医院在“病人信任、员工爱戴、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各个学科有自己的特色,同事间、学科间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文 | 北医三院内分泌科 刘烨
编辑 | 孙静
摄 | 魏威
北医三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