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经常昏迷, 可能是已经发生了病变

文 / 康之家
2017-07-02 17:38

很多糖尿病患者经常昏迷,比如做运动的时候,开车的时候,可能是突然血糖控制不佳,有些可能就是糖尿病发生了病变,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四种原因:

1、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主要由于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应用过量,又加上进食少或没有吃饭,这样使血糖过低而发生昏迷。应用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用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那些合并了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疾病通常都发展的很快,后果也就很严重。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头晕。因此,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现头晕现象的出现,如果排除上述两种情况,就一定要检测自己的血压,看是不是自己血压有不正常的情况。而对于已经知道自己合并了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就应考虑是不是自己使用的降压药剂量过大了,才引起血压降的过低。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都是由于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在进食多或伴有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时,血糖急剧增高,引起昏迷。

4、血糖升高速度加快

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感染、腹泻或者吃的甜食很多等原因。导致了人体内的血糖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升高。如果血糖的升高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头晕的出现。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患者在平时应该养成规律性的检测血糖的习惯,一旦出现以上现象,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最重要的就是预防。要做到预防,关键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时起居,吃饭定时定量,按医嘱定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不要遗忘或过量应用降糖药物。勤检测血糖,血糖控制理想时,每周至少测血糖2―3次,血糖偏高或偏低时要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

糖尿病患者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感觉头晕、心慌、出汗等,可能是血糖偏低了,得马上测血糖。如果患者近期觉得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甚至口中呼气有烂苹果味,就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时最好立即就诊。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中医治疗疾病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甚至在西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但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不如西医出色。因此,中西医联手,“降”与“调”结合治疗糖尿病才能优势互补。近年来,选择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者越来越多。可以说,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未确诊为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轻中度2型糖尿病。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通过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剂量。西药降糖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