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一则

文 / 中医针灸大夫罗雄征
2017-10-10 08:53

顾某,男,43岁,新疆沙雅县人,患糖尿病已17年,现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心脏病,手脚冰凉,疼痛,左脚麻木已无知觉。在某三甲医院多次住院治疗,收效甚微。听多了并发症的后果,害怕自己发展下去要截肢,四处打听中医治疗方法,听朋友说我处扎针治疗效果很好,于上个月在家人的陪同下从800公里之外的沙雅县来到乌市求诊。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一则

糖尿病并发症西医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010年,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一则

而中医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人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体质因素、后天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外感邪毒、药石所伤等有关。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而行;阳虚寒凝血滞;阴虚火旺煎灼津液,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的形成。气阴双亏,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消渴病兼证)发生的病理基础。消渴日久,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目无所养,可导致雀盲、内障、甚至失明(糖尿病眼病)。营阴被灼,内结郁热,壅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糖尿病皮肤感染)。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阻经络或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枯(糖尿病脑血管病)。痰瘀阻滞,心脉失养,出现胸痹、心痛、心阳暴脱等证(糖尿病心血管病)。瘀血痹阻四肢,经络不通则见肢体不温,麻木不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内壅而成脱疽(糖尿病足)。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泛滥, 成为水肿(糖尿病肾病);温煦不足,大肠功能失司,导致腹泻便秘交替(糖尿病肠病)。生殖之精匮乏出现阳痿(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阴液极度耗损,导致阴竭阳亡,而见神识不清,皮肤干燥,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候(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一则

顾某来我处后,经查体属于气阴劳损,心脉瘀阻体质,而瘀血痹阻四肢,才出现肢体不温,麻木不仁。《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必自愈”,中医治疗糖尿病,不一味强调降血糖,而以人为本,以改善症状为先,以扶正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促使机体达到自稳状态,恢复元气,调理脏腑,养阴益气活血,血糖自然逐渐下降。在督脉及脾经、内外踝等处的淤堵点用员利针松解后,用金毫针养气血,通过一个多疗程的治疗,患者自我感觉和正常人差不多了,血压、血糖都正常了,心脏也舒服了,同时还治好了严重的腰痛,并发症的症状基本消除。患者喜出望外,专程和家人一起定治了一面锦旗送过来,其实愧对锦旗所言,唯有不断学习,让自己医术精进,才能不负患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