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的这一原因,只有中医能看见!上古经方一出,症状很快好转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7-08-04 08:00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眩晕。闲言少叙,先把一张出了名的经验良方奉献给你,以供参考——

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甘草4.5克,党参12克,厚朴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泽泻6克,大枣4枚。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饮用。根据医案记载,此方只消三剂,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精诚名医汇”为各位网友介绍的每一张经验良方,都是有着严格出处的。譬如上面这张方,实际上化自国医大师,当代中医大家路志正老先生的一则真实医案。此方用药精巧,构法有度,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对眩晕一病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放下此方精义暂且不提,我们先聊聊这人为什么会眩晕。对此,现代医学总结出本很多病因来,若能对症下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不过,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祖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的认识,这就是痰饮作祟。什么意思?话说一个人,如果脾肾阳虚,导致水湿不化而形成痰饮,那么就容易上泛到头部,形成眩晕、耳鸣、脑胀。同时,此类人还容易胸闷、心悸、恶心、欲呕。这就是所谓心脾阳虚、寒饮中阻。

有些看官可能会问,这寒饮中阻,为何偏偏要上泛头部呢?君不见足阳明胃经恰好循经头部吗?头乃诸阳之会,为十二经清阳之气上注之所。如果这脾胃寒饮中阻,当然会让脾胃清阳之气难以上荣头部了,于是,人就会出现眩晕。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列位看官不得不察。

那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上方所列之法,列位看官可就得好好揣度了。您仔细看前面那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是不是有些眼熟?没错,它们就是千古经方,出自《伤寒论》里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健脾利湿、白术健脾助运,桂枝通阳化气、甘草和中健脾。四味药联手干嘛?行的是温阳化阴、健脾祛湿之事。这一下恰好击中脾阳不足、水湿不得运化的病根儿了。大家用药,总会派出一支奇兵直捣黄龙,此案即是例证。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温阳化阴的功效,我们看到了党参和泽泻。泽泻与白术、茯苓搭配,令祛湿之效倍升。党参和桂枝、甘草搭配,助阳之功不可小觑。这两味药在这里仿佛两员偏将,也十分重要。

为了进一步让脾恢复生机,我们还用到了厚朴和大枣。大枣,健脾、补血。那厚朴,则燥湿、行气、宽肠。两味药所建之功,乃是当下脾之所需,故而有很强的悦脾之能。

最后,我们用远志和酸枣仁养血、安心神、开心窍。则止眩晕之功,自是雄伟景象了。

列位看官,毫不夸张地说,此张方作为国医名家的经典之作,配伍有度,用药精妙,容古方精髓和临床实践判断于一炉,因此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不见得能改善所有眩晕症状,但是对脾肾阳虚、寒饮中阻的人来说,是十分适合的。因此,眩晕的同时,如果并发胸闷、恶心、欲呕、不想喝水、食欲不振、乏力、舌苔白等现象的,就可以考虑应用。应用前,需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疗效。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