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肩周炎方法综述!

文 / 畅椰子君空
2022-03-09 00:27

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五旬之人,正气衰弱,营卫之气渐虚,若肩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痹,肩痛日久不能缓解,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肩关节肿胀黏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近年来国内有关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方法进行整理归类,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中医内治法

即口服中药法,根据肩周炎的风寒湿邪、气血不足的病机,方剂中多选用具有滋补肝肾、活络止痛、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标本兼治,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治其本,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其标。舒肩汤中配伍葛根、丹参、秦艽、徐长卿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功,在舒肩汤辅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中,针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选取外关、曲池和养老穴,治疗后针药结合组的肩功能Neer功能因子评分较前提高,疼痛评分降低,总有效率高,说明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较单用针灸疗法疗效满意,能更好地促进肩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2、中医外治法

2.1 中药外用

主要有熏蒸、离子导入或制成药酒外擦、药膏外贴等方法,药物选用具有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的中药,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采用中药 (桂枝、羌活、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桑枝等)熏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达98.37%,效果显著。

2.2 针灸疗法

针灸有行气和血、舒筋通络、散寒祛湿、调和阴阳等作用,因其疗效好、安全、见效快等优点,为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手段。针刺常选用的穴位有局部如肩前、肩贞、肩髎、天宗、臂臑,远端取合谷、曲池、条口、承山等,还可配合辨证、辨经取穴,灵龟八法推算开穴等使用。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包括普通针刺、电针、火针、温针灸、腹针、腕踝针、平衡针、浮针、放血疗法等,多采用综合疗法。临床证明针灸治疗肩周炎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普通针刺:运动针法是指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使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的作用,采取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患者20例,留针20min,循经远取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疗效优于针刺配合针刺前、起针后进行运动的治疗。

电针疗法:电针在针刺肩关节局部穴位时,能激活A类传入神经纤维,在脊髓水平对痛敏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而且可进一步激活大脑中枢的痛觉调制系统,刺激大脑内源性阿片肽的产生,提高人体痛阈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电针治疗可对患者的痛觉传导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提升患者痛觉阈值,减轻关节疼痛,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30例,每次取阿是穴、肩前穴、肩髃穴以及肩贞穴为主穴,配合独活寄生汤中药熏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肿胀等病情,有效率达100%。

火针疗法:《灵枢·官针》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火针疗法最早记载,它具有驱风散寒、消瘀散结、温通经络、祛腐生肌的作用。火针加拔罐疗法能够明显缓解肩部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早期恢复意义重大。

温针灸疗法: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痛处刺络放血拔罐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刺络放血拔罐联合温针灸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肩三针温针灸可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

小针刀疗法:是中医针刺与西医手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微创的软组织松解术,能够有效松解肩周软组织粘连,在较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之一。针刀术配合金药膏治疗肩周炎的研究中,金药膏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两者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小结与展望

综上,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势,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耐受能力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因地制宜,因病制宜,方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此外应重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太极拳、八段锦是中医的精华养生功法,在早期通过各种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患者肩部疼痛,防止肩关节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