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枇杷叶

文 / 小G健康之路
2022-01-19 13:30

化痰止咳平喘药之止咳平喘药

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止咳平喘之理有所不同,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其中有的药物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

适应范围:本节药物主治咳喘,而咳喘之证,病情复杂,有外感内伤之别,寒热虚实之异。

使用注意:临床应用时应审证求因,随证选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药,并配伍相应的有关药物,总之不可见咳治咳,见喘治喘。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用之宜慎。

相关名字:巴叶、芦桔叶。

产地:主产于广东、浙江。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性状鉴别:

①先端尖;②边缘有疏锯齿 ;③上表面较光滑 ;④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⑤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⑥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枇杷叶 本品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可见绒毛,主脉突出。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

主治病证:

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

本品苦降寒清,入肺经长于降泄肺气,清肺化痰以止咳平喘,凡风热燥火所致的咳嗽气喘均可配伍使用。治风热咳嗽,可与桑叶、牛蒡子、前胡等同用;治肺热咳喘,痰黄质稠,可单用制膏,或与桑白皮、黄芩、前胡等同用,以清泄肺热、降气化痰;若燥热伤肺,咳喘少痰,或干咳无痰,常与桑叶、麦冬、苦杏仁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若阴伤肺燥,干咳气急,或痰中带血,可配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止血药,或与梨、白蜜、莲子肉等为膏。

2.胃热呕吐,哕逆,烦热口渴

本品苦降性微寒,入胃经长于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治胃热呕吐呃逆,烦热口渴,常与黄连、竹茹、芦根等同用,以增强清胃止呕之效。若中寒气逆之呕逆,亦可配伍生姜、橘皮、竹茹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6~10g。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三萜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等;挥发油:橙花叔醇,金合欢花醇等;有机酸类成分:酒石酸,柠檬酸等。还含倍半萜及苦杏仁苷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0.700/0,饮片同药材。

2.药理作用:枇杷叶醇提取物及其多种提取成分有不同程度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中三萜酸还有平喘和免疫增强作用。所含苦杏仁苷除镇咳平喘外,还有镇痛作用。所含绿原酸能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并有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此外,枇杷叶还有抗病毒、抗菌、降血糖及抗肿瘤等作用。

其他:

另枇杷花(上图)可治伤风感冒咳嗽;枇杷果润肺止咳、和胃降逆,治肺痿咳嗽吐血、呕逆;枇杷核疏肝理气,主治疝痛、淋巴结核、咳嗽。

枇杷果肉是润肺、止烦渴,止咳化痰必须用枇杷叶。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