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牛皮癣)的病因分析及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文 / 医师报精神医学频道
2021-12-21 18:08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有代表性的红斑、丘疹、鳞屑性慢性皮肤病,在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鳞屑,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一般冬重夏轻,男性多于女性。因为其根治困难,容易复发,迁延不愈,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十大顽疾之一。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属中医白疕、干癣、松皮癣、风癣、蛇虱等范畴。

临床表现:

①进行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片,边界清楚,逐渐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或剧痒。皮损不断出现,可相互融合,形状不一,呈点滴状、片状、钱币状、地图状不等。以后银屑病损布满全身,刮去鳞屑后,露出发亮薄膜,再刮去薄膜即有点状出血。多层鳞屑、薄膜、点状出血是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医宗金鉴》说:“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外科证治全书》描述白疕:“皮肤燥痒,起初疹疥为白色,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

②静止期:红斑鳞屑皮损停止发展,但也不消退,瘙痒可有减轻。红斑鳞屑处于静止状态。

③消退期:鳞屑减少,红斑渐呈褐斑,逐渐缩小,甚至鳞屑褐斑完全消退,遗有白斑或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情况夏季多见,冬季可复发或加重。银屑病能自然痊愈,但容易复发。

病因病机:

《实用中医外科学》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而致脾胃实热;或情志内伤、郁久化火而致热伏营血;或冲任不调,营血不和;或感受风寒、潮湿、日晒等,风、寒、湿、热诸邪侵袭皮肤,使内热外邪相搏,蕴发皮肤而发生银屑病。《医宗金鉴》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因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银屑病病机多为风燥热蕴,蓄而不散,“燥久生热,热久生毒”,出现皮损、色红或淡红、鳞屑层层、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痒或痛等症状,提出了“血热风燥,日久蕴毒”的发病机制。进行期当以清热凉血、疏风解毒为主,静止期及消退期应以凉血养血、祛湿解毒为法。

一、内治法

(一)肝郁化火皮损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辨证分析: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胆火盛,熏蒸肌肤,故见皮损色红;火热内扰则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胆气循经上溢则口苦;津为火灼则咽干;舌红、脉弦数为肝经化火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风湿蕴肤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

辨证分析:风湿之邪蕴结于肌肤,经络失疏,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故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风盛则痒;扰于阴分则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为风湿蕴肤之象。

治法:疏风利湿。

方药:消风散加减。

(三)血虚风燥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脉沉细。

辨证分析: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以血为用,血虚经血乏源,故月经不调;舌淡、脉沉细为血虚之象。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于加减。

二、外治法

以止痒为原则。

(一)皮损较薄者,外涂2号癣药水、斑蝥醋、百部酊、川槿皮酊等,每天数次。

(二)皮损较厚者,外涂润肤膏、黑油膏、藜芦膏等,每天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