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的草药,你认识几种?
作者: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主管中药师 曾修明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
然而有很多草药经常出现在我们脚下,却不被我们知晓。
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些躲藏在杂草中我们所不知的宝贝。
生于山野、路旁、花圃或菜园、河边湿地。具有清热利尿,明目,解毒功效。主治热淋,石淋,血淋,尿血,白白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捣汁服。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绞汁涂。
《丹溪心法》载有“治小肠有热,血淋急痛:生车前洗净,臼内捣细。每服准一盏许,并水调,虑清汁,食前服。”
《圣济总录》车前草饮载有“治转胞,小便不利:车前草一握,去根洗锉,以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分三服,连服并不拘时。”
白花蛇舌草生于田边、园地和旷野。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消肿功效。用于肺热喘咳,扁桃腺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盆腔炎,肝炎,肠炎,小便赤痛,痈肿疔疮,现代多用于治疗各种癌症。
外用治毒蛇咬伤。常用量30-60g。
白茅根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喘咳,胃热呕逆,血热出血,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鲜品捣汁涂。
《河南中草药手册》载有“治胃火上冲,牙龈出血:鲜白茅根60g,生石膏60g,白糖30g。水煎,冲白糖服。”
崩大碗又名积雪草生于阴湿草地、田边、沟边。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功效。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疔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9-15g,鲜品倍量;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载有“治感冒头痛:崩大碗30g,生姜60g。捣烂,敷额上。”
生长在路边的草药还有很多像马缨丹、天胡荽、鬼针草、狗肝菜、蒲公英、飞扬草等等。只要我们在路边多看几眼就能发现这些宝贝。
还有一些草药我们经常接触也认识它们的名字却不知它们也是一种草药。
竹卷心来源于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开放的幼叶。具有清心除烦,利尿,解毒。主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内服:煎汤,鲜品6-12g。
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龙船花龙船花的茎、叶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止血功效。主治跌打伤痛,风湿骨痛,疮疡肿毒。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有“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疖痈肿:鲜龙船花茎叶,捣烂,或全株晒干研粉,用水调敷患处。”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濒湖集简方》载有“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
下面这几种平时被我们当做配菜的也是草药。
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风疹,痈肿,疥疮,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捣烂敷;或研末调散。祛风解表生用,止血炒炭用。
《永类钤方》载有“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
紫苏叶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腕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雨蟹中毒。
内服:煎汤,5-10g。
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
《本草正义》载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薄荷具有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主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胁痛。
内服:煎汤,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载有“治皮肤隐疹不透,瘙痒:薄荷叶1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6g。水煎服。”
生姜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诸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反胃,痰饮喘咳,泄泻,鱼蟹、菌蕈等食物中毒。
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
外用:捣敷;或炒热熨;或绞汁调搽。
《本草汇言》载有“治感冒风寒:生姜5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关丽卿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