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就有近视眼了?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竟是为了不近视?

文 / 文学的天地
2021-11-18 09:17

在18年,我国的近视眼人数已达6亿,青少年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且逐渐低龄化。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现代科技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让孩子和家长们乐于其中,再就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全国的孩子们从小便要开始上进读书,学习,这使得学生们的不正确用眼率大大提升,等等许多因素,使得近视眼低龄化,甚至人数越来越多。

1.古人会嘲笑近视眼?

现在的人们将近视眼看作是一种非常普遍正常的现象,甚至当看到有个人视力非常好,我们还会感到惊奇和佩服。

那么古人会不会也把近视眼当作是一种非常普遍,正常的现象呢?其实并不是,恰恰相反,他们会以此为奇。

“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

这便是一首笑话得了近视眼的人的诗,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双眼可太稀奇了,不同于常人,你旁边站了个人,还得开口问问到底是谁?美好的阳光从窗柩里透过来,你还得拿起鸡毛掸子来掸掸灰,月光照到花枝上落在地上有影子,你都能把那当成柴火去捡,去赏赏壁画能把鼻子碰伤……

2.历史上有名的近视眼

像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可能看卦象看多了,便成了“眼如望羊”。鼎鼎大名的韩非子,学识渊博,思想超前,就是这么一位大家,他不仅口吃,还有近视眼,条件这么艰苦,能成为嬴政的偶像,靠的果然是非凡的才华。

其实还有很多有才华的人都得了近视眼,比如不能远视的司马光,比如觉得看书费劲,只能让别人念自己听的欧阳修,还有大学士纪晓岚等等。

3.古人怎么称呼近视眼

在上文那首打油诗中,古人认为近视眼是一种稀奇的东西,古人是怎么认识近视眼的?他们又是如何称呼近视眼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出土的甲骨文中,里面有商朝的些许记载:“疾目”。

周朝更是有鼎鼎大名的近视眼姬发,形容他眼睛像在望羊一样,那么望羊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稍远一点就看不见了,远看茫茫。

在我们熟知的《诗经》中,更是将其称之为“蒙“,”瞽“等。

在西汉时期,打着黄帝的名义撰写的内经,里面更是提到:“目不明”,“视歧”。在这之后,对近视眼这个问题,古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尤其要说的是隋朝太医撰写的书籍中,里面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可谓是大大的进步。

到了唐朝,那位活到142岁的孙思邈,更是在他的著作中详细地记述了哪些原因会引发近视眼,也就是古人眼中的眼疾,里面还对老花眼也有涉及,爱吃生的东西,爱吃重口味的东西,如蒜啊,葱啊等等,还有夜晚读书这些都会造成近视眼,就这些形成近视眼的因素,对此药王提出了数十种方法。

4.眼镜等工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将近视眼看作是一种疾病,有病就得治疗,当然,如果治不好,发现这也不是什么要命的疾病的话,古人也会借用工具。

在出土的东汉墓中,就发现了镜片的存在,这是由天然水晶打造研磨成的。对于这个镜片,有人存疑,所以对这个暂且不论。

在出土的汉墓中还发现了一种东西:放大镜

在宋朝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叆叇,有个叫史沆的人,也是个近视眼,他就善用工具,自己用水晶磨成镜片,放在眼睛前面,古人就把这个镜片叫做叆叇。

在明朝之后确实是有眼镜了,这在明代所作的画卷中就有表现,画里的一个老大爷就带着眼镜。

其实除了这些工具外,古人还发明了一种方法,在读书的时候摇头晃脑,这样可以使眼镜与书籍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感。

在近视率如此高的现代社会,有的父母认为比起孩子的学习来,得了近视眼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因为把近视眼当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那么多人不重视,近视率才会越来越高,在大中小学生中才会越来越普遍,对于近视眼,还是希望父母们能从孩子小时候抓起,尽量减少几率。

参考文献:

《释名》《诗经》《暇日记》《南都繁会景物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