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圣方,清代名医王清任毕生经验总结,治一切中风后遗症

文 / 满大说健康
2021-11-15 18:08

为您推送优质的经方医学知识

珍藏“杏林明医”

章次公先生评价清代名医时,提到清代医林有两个奇人,一个是高斗魁,另一个就是王清任。

王清任自幼习武,青年时曾考取武秀才,后来因为性情磊落,耿直不违,逐渐形成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愿望,改习歧黄。

自古医武同源,王清任由武入医,古代的伤科医生很多都练武,武术家大都通活血化瘀的医术。

所以王清任在活血化瘀方面大有建树,如果把王清任的五逐瘀汤学会,周身上下内外断无难治的瘀血。

中风,自古以来,王清任认为呢就是元气亏损,气血瘀滞。这位清朝医林怪杰用毕生经验总结出四个字:补阳还五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的传世名方,以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一个常用方。

补阳还五汤,从名称来讲,补阳还五是一种比喻,如果把人体的阳气比做全部是十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百分之百,凡一侧偏废,在王清任认为是半身无气,半身无气不能推动经络气血运行,造成半身偏瘫。

人健康时有十成阳气,所以通过这个方子,益气活血,把身体十成阳气中失掉的五成补回来。

半身的元气是还五,还那个丢失的百分之五十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从名字说明,中风是阳气不足。这里主要指气虚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是这样说的:

“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夫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

若十分元气,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痛不痒,人自不觉。

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左,则右半身无气;

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不遂者,不遂人所用也......”

人身之阳气,虚累的人能剩下七成八成,声音就不嘹亮了,如果再弱呢,剩下六成的时候,就老容易打困,看到凳子想坐,看到床想卧。

如果剩下五成,立马手麻半边身体用不了,身体的能量啊,只够一半用,所以干脆把一半归并到另一半,免得两边都用不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补阳还五汤: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补阳还五汤是中药队伍中赫赫有名的战将,领军者为黄芪,它率领归尾、地龙、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六员大将组成了一支目标一致的攻坚队伍。

黄芪一般用生黄芪,量大。它补气,通过益气来通络,来活血,体现出气能行血,就是说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重用黄芪补气,自是气壮血行了。

黄芪还有固摄作用,固摄经络之气。中风之后,经气大虚,不但需要补气,还要固摄经络之气。为君,利用它大剂量;生用,有固摄特点。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这些在血府逐瘀汤里都有,也就是说王清任最喜欢用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它们是四大金刚,加上归尾、地龙更有通经疏络之效。

传承古老医术,弘扬中医文化

为健康保驾护航。

经方医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