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再发作,为啥清热除湿无效?解读南中医邓运明从脾胃论治经验

文 / 都市女报健康
2021-11-08 09:08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446期

虽然,古今中医都认为痛风这个疾病属于痹症范畴,但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邓运明认为痛风之痹症与一般意义上的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

普通痹症发病,往往是外感风、寒、湿邪等引起,痛风虽然病患着凉也可音乐器,但与外感六淫的关系并不密切,每次发作往往都是前天饮食不节(尤其是肥甘厚味醇酒)密切相关,且常表现为湿热痹阻之证(特别是痛风初期一两年时间内)。

这个时期的患者痛风症状,除了有各个病患关节红肿热痛外,还伴有身体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脘腹胀闷,胃纳不佳、不饥、便溏、口中黏腻不爽或口干不欲饮、苔腻、脉细滑等脾胃虚弱症候,基于这些并发症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邓运明教授认为,湿热痹阻型痛风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胃健运失司(虚弱),湿热痹阻为标。

《黄帝内经》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负责布化精微水谷而升清。胃,主受纳,负责腐熟水谷精微而降浊。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生则健运,胃降则和中,脾土健运则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输布濡养脏腑器官。

如果平素脾虚,再加上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之升清浊降功能失司,脾胃对水湿运化受阻,水湿为邪内停于体内,流注于关节,郁久化热,湿热痹阻经脉骨节,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功能受限,屈伸不利。

脾主四肢,湿热性趋下,所以痛风多发生于下肢远端关节,尤其是体温较低的第一跖趾关节。

另外,痛风患者通常都有长期饮酒、摄入肥甘厚味醇酒等酿湿生热的食品,而通常发作前还存在暴饮暴食的饮食坏习惯,所以常常在夜间骤然发作于关节,其红肿热痛病急,迅速达到症状疼痛峰值。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就记载:“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在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寒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所以古今中医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多强调清热除湿解毒,多认为是患者感受湿热毒邪,蕴于体内,流滞于关节、筋脉肌肉,所以治疗方法通常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类的方法,虽然常常可以获得良效,但长期这样治疗,则有损脾胃正气,效果就逐渐打折扣。

这都是因为湿热痹阻型痛风湿热痹阻为疾病之标,用清热祛湿解毒固然可以治标;但脾胃虚虚弱为痛风基本病机,如果在清化湿热同时,不去益气健脾去顾护脾胃,则频频清热化湿治疗就会导致脾胃进一步亏虚,使痛风发作间期缩短,发作期逐渐延长且疼痛程度加重。

这个时候,如果换个思路,以益气健脾为主提升脾胃健运之力,同时辅以清化湿热消除标实之证,则遵循了中医致病强调的“审证求因,辨证治疗,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而可以使脾未见云而湿热自去,痛风慢慢就不会发作了。

那么,沿着这个思路,全国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邓运明教授具体是如何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的呢?明天的科普继续解读。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远离痛风石。

本文参考文献(文/图均来自网络,侵删):2014年第2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李华南等文章《邓运明教授从脾胃论治痛风经验》。

最想听什么疾病的治疗,我在2021就分享什么。总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而又不好给身边人讲的,都在《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

只讲有用的,你需要的就是我要分享的,每一篇都是实用、新鲜和温暖,愿意把一些平常接触不到却又非知不可的,仔细慎重而严谨地讲给你,才是最难得的。你看到的不仅是一篇人文科普,更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态度!参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