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中药秘方,从此告别过敏体质

文 / 健康最先锋
2021-09-24 18:10

过敏是西医的说法,中医不讲过敏这个词,只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现代的话就叫做国家疲弱积弱,外邪四面骚扰兴起,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怎么安内?

第一有因饮食不节而加重过敏,喜欢吃鱼海鲜肉类,就要管住嘴,断敌粮草。

第二血衰气弱,应当戒操劳,特别是劳心,得失之心不断,烦恼疾病不会断。

第三疏于运动,运动习劳苦,就像一个国家练兵一样,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我们的兵,要想兵强马壮,有战斗力,斜风细雨不惧,就要安排每天有一定时间的训练,会练身体无恶疾。

一、中医的特点就是要让正气存内,这样邪气就不容易干扰了。

1

说到过敏体质,还要谈到一个经典的防过敏方剂。

这个方子就是祝谌予老先生的过敏煎

祝老年轻时因母亲病故而萌生了学医的想法。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开始长期跟随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学习中医。

过敏煎便是他根据药理研究成果配制的经验方之一,具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祝老用一辈子的心血与实践证明了这个方子很有效。

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若皮肤刺痒者可用药渣浓煎外洗,以增强疗效。

2

过敏有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就是痒,痒的位置飘忽不定;中医仿照自然界的现象认为它像风,是受了风的表现,皮肤过敏的人往往被风一吹就容易加重。

所以很多人的过敏出现在春天。因为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风邪肆虐的季节。

你看那春风一吹,柳絮一飘,很多朋友对这种东西过敏,怎么办,躲。

但躲总不是最好的办法,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辈子吗?

3

风邪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载体,它可以载着其他任何一种邪气,深入到我们的皮肤腠理中。

所以这个方子第一位重要的药就是防风。防风是一种很神奇的中药材,与别的植物不同,风吹不动它,能在风中静止不动,所以古人用它来治风。

防风辛温,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驱风。所谓防风就是防止刮风,息风之意。一个是防止外界风邪的入侵。

再一个所有风从外面进到体内,它都能把它赶出去。

防风药用部分是根,大部分精气都藏在根上。

防风这股气在身体里就像屏障,把流通的气阻隔开来,气就不能到处窜动,从而达到息风的效果。

防风之所以能息风,是因为它的那种微微守护的气场,但又不至于守死,而具有流通之性,既发散又守护,就像渔网。

防风是一个补正气、守正气的药,是一种具有很好流通之性的补药。半滋润,半流通,以守护为主。

银柴胡,很多人都会把它和柴胡混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一种药物。银柴胡可以清虚热,又兼凉血。

它可以让血热阴虚火旺的凉下来,血热者心不平气不和,就会烦躁抓痒,好比锅里的水一直沸腾,弄得锅盖一直响一样。

什么是血热?就是热入血分,血受热后自己跑出血脉外,泛上皮肤等各处,比如长紫斑、血斑,这叫血热妄行。

银柴胡寒,恰好可以凉血,让你的血安静下来,有一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意味。

五味子五味俱全,但以酸味为主,有一股收敛的力量。乌梅以酸味入药,酸柔、酸收、酸敛,是收敛之气。

它的气比较淡,味比较足,但里面藏的生气还是很明显的。

木燥则起火。你看烧山火一般都是天干物燥的时候起火,没有看到哪时候上天滋润下雨的时候,突然间森林大火的,都很少。

而酸入肝,可以加强肝的收敛之性,让肝平静下来。防止肝风内动,又借火势,人就更容易急躁。

甘草入脾土,植物或者树被风吹得要倒了,赶紧干一件事情,什么事呢,培土,周围土一坚固,它就不动了。

培土就是保护中焦脾胃,一旦培土补土以后呢,什么吹一阵风就咳嗽,受一下凉就哮喘,统统不见了。

这个方子,有散——防风,有收——乌梅,五味子,有补——甘草,有泻——银柴胡,一方面能滋阴,一方面能固涩,一方面又能祛风除邪,可谓阴阳平调,妙不可言。

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呼一吸,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出一入。单发表不通里,病邪难祛,单用凉药泻,不用温药服,病邪去后又容易再回来。

这个方子适用于过敏性因素引起的鼻炎、咳嗽、哮喘等缓解期,不可用于邪气方盛时。

二、玉屏风散

古代的固表止汗方,传统的补气固表方,具有免疫增强、抗疲劳、抗过敏等作用,适用于以疲劳、自汗、恶风为特征的疾病及表虚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

【经典方证】自汗。

【推荐处方】黄芪30g,白术30g,防风15g。打成粉制成袋泡剂,每包10g,每日2包,沸水泡服。

【适用人群】

面色黄暗,缺失光泽,也可见暗红者。体形多偏胖,皮肤比较湿润;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瘙痒,易出汗,畏风,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易浮肿,易患过敏性、免疫性疾病。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自汗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血液病、肿瘤化疗或放疗后、手术后的汗出异常。

(2)易受风感冒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咳嗽、儿童或老年人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小儿结核病、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小儿厌食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儿童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糖尿病、单纯性肾病综合征、非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多汗症。

(4)以皮肤瘙痒、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老年带状疱疹、手脚掌皮肤皲裂等。

【加减与合方】

(1)体质虚弱,易自汗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者,合桂枝汤。

(2)年老关节疼痛、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身重体胖、易汗出、下肢浮肿者,合防己黄芪汤。

(4)肝肾功能不全,精神萎靡,腹胀、腹水者,合真武汤。

(5)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咳声重浊、面黄而浮肿者,加麻黄。

【注意事项】

(1)用量过大时,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及头昏潮热等。

(2)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

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SUMMER

过敏,是指人体对本身没有太大危害的花粉、微尘或者是特别小的颗粒,发生过度的敏感反应。过敏性的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癫、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能在短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

过敏的症状根据过敏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发生在结膜上,会出现怕光、流泪、眼痒、结膜充血的反应。发生在鼻腔,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问题。如果发生在气道,会表现为喘息和哮喘症状。

过敏体质的诱因和判断方法

过敏体质的诱因主要有先天遗传、脾胃虚弱、反复生病和用药以及情绪等。一般具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的判断主要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等4个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在病史方面,过敏的孩子一般有既往反复发作史、家族史。需要观察他的父母、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是否存在这种过敏性体质。

第二,在症状方面,以过敏性哮喘为例,每个孩子发作的症状不完全一样,但是对某一个患有哮喘的孩子来说,他的症状是有重复性的。

第三,看体征,是指临床医生在临床进行诊察疾病的时获得的临床资料,比如在哮喘孩子的背部听到高调的哮鸣音等。

最后,在医院进行检查,通过验血常规观测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偏高等。

此外,过敏的孩子往往都有脾胃失调的问题,家长可从孩子的舌苔颜色、饮食、大便、睡眠等情况来关注孩子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够起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儿童过敏的方法

一是推拿按摩的方法。儿童最常用、效果明显的是捏脊。家长可以从网上学习相关的按摩手法在家里给孩子操作。

二是艾灸的方法。比如艾灸中脘和足三里穴位可以强健脾胃功能,也会避免一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三是食疗的方法。给孩子喂养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可以用谷芽、麦芽和山楂这三样食物,以2:2:1的比例熬成三鲜粥,口感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还可以用炒锅将鸡内金焙干、擀碎,加在粥或者馒头中喂孩子,具有健脾、消食的功能。

最后可以采取三伏贴治。夏天三伏季节,人体阳气最旺盛。通过体外的贴治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这些药物作用在特定的穴位上能够直接发挥它的渗透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去邪抗病,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如何预防儿童过敏

首先规避过敏源,查看周围是否有容易诱发儿童过敏的东西,比如花草、特殊的树木、特殊的气味,避开这些容易造成过敏的环境。家里装修时尽量选用环保的材料。在饮食上也应注意,鱼、虾、牛羊肉属于异体蛋白的食物,当孩子发生过敏性疾病时,千万不要进食这些食物。

其次要防止孩子出现感染的状况。因为儿童的过敏性疾病常常是由于感染诱发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感染,春捂秋冻,注意不要受寒。

干祖望老先生是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本文是干老弟子分享的老先生的学术精髓,有“案”亦有“按”,可学可法。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思路

目前,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治疗效果优劣,取决于医师的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水平。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具有独特的选方用药思路。

此选择三则医案,并对其临证思辨选方用药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一、夙疾新恙之辨

吴某,男,54岁。1995年4月4日初诊。罹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

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

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

4月11日二诊:

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

4月25日三诊:

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作者按]

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

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

面临三种选择:

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

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证无虞。

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

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第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过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

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

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二、“宽以济猛”之策

马某,男,20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今年发作比过去严重。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

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

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干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

10月19日二诊:

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试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

处方:黄芩炭3g,荆芥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干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

10月26日三诊:

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轻,喷嚏亦少。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刘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

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荆芥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

11月9日四诊:

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实。治法:改用抚安。

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

12月21日五诊:

上方服42剂,共经治两个月,痒、息、嚏均无,早告有效而且殊感稳定,唯遗鼻塞未解。刻下左侧已通畅,右侧尚有一些。嗅觉稍有恢复。检查:鼻腔左侧正常,右下甲尚肥大,奔跑后鼻甲收缩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实脉。

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处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

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干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

[作者按]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提倡将宽与猛两手互为补充,使宽猛有度,则政治和谐,管理有序。干老把这一招用于治病。此例患者,历经五诊,跨时两月余(11周),是一份难得的疾病治疗演变完整记录。

11周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诊到三诊,患者实证为主,治以“峻剂一清一泻”,服药35剂;第二阶段从四诊开始,采用“宽以济猛”策略,主基调由祛邪改为扶正,最终收效。

过敏性鼻炎是否“言必称虚寒”?非也。从本案患者来看,虽鼻涕清稀、得暖缓解,似为虚寒证,却同时有舌质偏红、年少气盛之实证因素。在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相矛盾时如何取舍?

干老认为,一是要看矛盾双方何者分量重,二是要看何者反映病情本质。

该患者鼻涕清稀,这是过敏性鼻炎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上还应进一步辨别寒热虚实。患者舌质偏红、血气方刚、弱冠之年,恰恰综合反映了“实”、“热”是其本质。因此干老选择清泻肺热、活血通窍法。

清热法治疗鼻鼽发端于刘河间。唐宋以前,鼻流清涕总是以虚寒论之,至金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说“肺热甚则出涕”,“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从而提出清热法。干老运用此法,三诊三步,各有不同。

初诊以舌红、鼻甲肿大为主,清热活血并进,用桑白皮、马兜铃、黄芩、山栀、甜葶苈等清泄肺热,干地龙、桃仁、当归尾养血活血。

二诊时,患者鼻塞减轻,舌质仍红,此时选用凉血活血之茜草、紫草、旱莲草,此三味既作为血分凉药,又具有“脱敏”之药理功能。选用此类药的意图,干老谓之“步迹深入”。

三诊经过前两次治疗亦有疗效,但感药效尚轻,于是选用葶苈子、黄连、山栀泻肺、泻心、泻肝三者并施,干老谓之“峻剂搏浪”,大有“弄潮儿向涛头立”之势。峻剂应中病即止。

四诊清泻之法既效,则“宽以济猛”,改用抚安。此时一般医者最易采用取“乘胜追击”之法,然而干老却停止了攻伐。这是最具有辨证艺术的一个转折。“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一句,充分体现了当攻则攻、当补则补的辨证之法。

三、“楚才晋用”之法

王某,男,62岁,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

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

二诊1998年4月21日:

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按语]

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有“楚才晋用”之意;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是说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代谢。鼻涕属“五液”之一,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皆可为病。

因此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

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