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解黄帝内经第32篇: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智慧来认知流感

文 / 微美健康说
2021-08-28 18:13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内涵,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所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所谓流行性感冒,是指因为外界的气候因素变化引起的传染性感冒,因其具有传播性,因此经常会大量危害人群健康。而致病病毒的产生,本质是由于外界气候环境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便利条件。

“感冒”这个词,体现的是现代医学的内涵。中国人传统使用“受凉”来表达感冒的内涵。

从人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受凉”更符合我们的真实感受。感冒的发生通常是两个因素引起,第一个因素是少穿了衣服或者吹了冷风受了凉,另外一个是熬夜、疲劳导致的抵抗力下降。外界的细菌病毒并不会被人们直接感受到,而且外界的病毒细菌对同一个环境下的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之所以感冒,与个体的保护意识和身体体质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人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这个词,用中西医汇通的角度来看,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人体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否良好。人体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的质量由血液滋养维护,血液既是滋养人体的基本营养单元,也是输送氧气和代谢二氧化碳的载体。血液量越充足,人体和脏腑越有弹性,储备了更多的“弹性势能”,人体的弹性调节能力越强。对外界的应对能力也越强。
  2. 中医很注意研究寒热变化。相比体检的化学性指标,“寒热”是一个物理属性的过程性指标。热胀冷缩,“寒热”的变化可以引导人体气血运行模式发生变化。例如,我们轻而易举可以观察到,在炎热的夏天,人体的皮肤湿润充满血液;在寒冷的冬天,皮肤干燥,血液枯少。热会导致人体气血向体表运行,寒冷会导致气血向体内运行。
  3. 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与体表分布的气血水平密切相关。人体以血液为载体,通过肺呼吸从外环境中获得氧气,动脉血液带动氧气到达脏腑和肌肉,通过燃烧血液和肌肉组织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热量和能量。人体质量越好,脏腑平时储备的血液和营养物质越充足,人体产生的能量和热量越强壮,越有利于鼓动气血输送到全身和体表,人体的内环境越强壮,能量越强,越不容易“受凉”,越有利于在皮肤肌肉形成防御系统,对外界的邪气(病毒细菌)越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4. 外环境的寒冷也会促使驱动人体的气血从体表更多的流向体内。因此,即使身体质量不差,但少穿衣服或者受凉也会造成巡行于体表的气血减弱为外邪入侵提供机会。

寒邪(感冒)入侵人体的直接后果会造成人体的皮肤毛孔开合失调。人体的皮肤毛孔连通肺进行呼吸和散热。如果人体不能从外环境通过呼吸中获取氧气,人体的脏腑组织在不到5分钟就会因为缺氧而衰竭,危及生命。同时体内累积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有效排出,也会造成脏腑中毒衰竭。

外界风寒会严重削弱人体的气血运行向内收,处于惰性运转,也会影响心脏向肺的输血,造成肺脏获取氧气的载体变少一方面会造成人体吸氧能力下降,脏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而让人感到疲倦;另外一方面,人体的散热也主要通过肺的呼气和毛孔的开合来实现。人体的主要废气和余热主要就是营养物质燃烧后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积蓄在身体内就会导致内热发烧和脏腑中毒。

所以,在遭遇感冒时,人们通常是疲倦无力、伴随着发烧和上火。感冒是一个不能被小窥的问题,内热灼烧脏腑很容易让器官脆化,严重时会造成脏腑缺氧和中毒而衰竭。

如图,人体通过位于左侧的左心房压缩、通过动脉血液带动氧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人体末端的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毛细血管相连接,末端的静脉毛细血管汇集起来进入右心房,右心房通过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肺动脉血推送到肺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二氧化碳后的肺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以用来捕获环境中的氧气回到心脏。

通常而言,身体质量较好的年轻人由于自身的调节能力强,在遭遇感冒时可依靠身体自身的弹性势能而恢复。而脏腑老化、质量衰减的老年人在遭遇感冒时则脏腑很容易衰竭死亡。

流行性感冒的形成与气候外环境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上卷《素问》,从第66篇《天元纪大论》到《六元正纪大论》的六篇“大论”当中,详细的记录了按照60年甲子轮回的气候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疾病情况和对治方法。

对于人类来讲,春夏秋冬的四季寒热燥湿交替运行对生命有着本质的影响。春夏两季,外界气候温暖湿润,人体的气血运行加速并流向皮肤和体表,鼓舞促进了生命的生长和代谢。秋冬两季,外界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的气血运行变缓,气血更趋于流向体内和脏腑,有利于脏腑的滋养和生命能量的贮备。

正常的气候条件,应该是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长和收藏。

以伤寒为典型特征的流行性感冒,对于个体而言,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暖,特别注意保暖。外界的寒邪会抑制人体气血的生发之力,保持身体温暖可以让肌肤有足够的气血应对外界的寒邪入侵。保暖还包括注意服用多汤的热饮,不食用油炸和生冷的食物。
  2. 温养气血。服用当归、羊肉、热汤等温养气血的食物可以加强人体气血水平并平衡外界的寒冷肃杀之气,滋养脏腑并驱动气血到达皮肤抵抗外邪。但已经感冒,则需要具体辩证治疗。
  3. 保持体力,早睡早起。适逢春节,过量饮酒会燃烧消耗人体的气血和营养物质。熬夜会造成体虚。应该尽量避免之。
  4. 减少外出。春天的风气会加强伤寒瘟疫的流动,应该尽量不要去人群数量较多的地方。
  5. 保持环境整洁通风。
  6. 经常做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带动加强人体的静脉回血排出身体的二氧化碳,可加强心脏对肺的供血,改善人体肺循环从环境中获得氧气的能力。提高人体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

仲景先生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赫然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于许昌,年号称作“建安”(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从建安元年到十年,伤寒瘟疫大流行。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华民族人口死于伤寒。在中华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医圣张仲景横空出世,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并付诸实施,从理论上清晰完整的揭示了伤寒瘟疫发展的过程和不同阶段对治方法,以及不同体质强弱的应变方法。被称作中医的“万宗之法”。

先圣已逝,但精神永存。新春庚子年来临,伤寒似起,追思缅怀先圣,禁不住泪涌双目,感动临涕。

备注:因时效原因,本文有删减。

(1)本号是上用现代科学语言、系统化解读中医第一人,旨在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登堂入室,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3)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一看,以便帮助更多的人。关于中药剂量的问题,请翻阅此前文章,东汉与现代度量衡不同。

(4)本文章为公众号“四圣弘医”同人原创文章,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书面授权,且为原作者。“同人”,为深圳市保健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特聘智库专家。

有人问为什么不教一些偏方,或者快消方法,在此答复如下:

头条有很多不系统的小方法,或者未经授权转载、拼凑的零散火爆文章,但根基不牢,无法持久。

我希望我的粉丝,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医理论,实现自医,自利利人。

作为医者,最大的期望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给医院或者他人。

自己懂自己明白,才不至于有病乱求医,才能避免过度医疗对身体的伤害。

更多文章,请到本号文章中查阅。

迈入中医之门第56篇:中医科学视角解读“上火”机理与防治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43篇:现代语言解读“薯蓣丸”-补肺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你不仅能收获个人的健康,还能帮助更多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