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泰斗朱仁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

文 / 健康养生高手啊
2021-08-19 18:08

神经性皮炎,中医列为癣门。由于它往往顽固难愈,故统称为“顽癣”,临床上由于皮损形态的不同又有牛皮癬、风癣、刀癣等不同名称。此外如(巢氏病源》记载:“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不但说明了项后为本病的好发部位,而且指出发病与物理摩擦的关系。

本病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病久,皮损肥厚,纹理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

临床上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大类型。例如: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坚;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则顽痹,不知痛痒刀,轮廓全无,纵横无定,后者类似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辨证论治:

限局者以外治法为主,泛发者以内治法为主。

一,内治法

朱老医生认为可分三型论治

(一)血热型

多见于初发不久泛发性皮损。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风胜则痒。证见:成片红色小丘疹,痒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皮癣汤:

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 克,苦参9克,地肤子9克,黄芩9克,生甘草9克。

(二)风燥型

多见于日久泛发性皮损。由于日久风燥伤血,肌肤失养。证 见:瘙痒无度,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化,舌淡苔净,脉细滑。治宜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以风癣汤治之:

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丹皮9克,红花9克,荆芥9克,苦参9克,白蒺藜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克。

(三)风盛型

多见于弥漫性皮肤浸润肥厚的皮损。证属:风邪久郁,未经发散蕴伏肌腠。证见:几年至几十年顽固之症,周身剧痒,状如牛领之皮,脉弦,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以乌蛇驱风汤:

乌蛇9克,蝉衣6克,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白芷6克,川连9克,黄芩9克,银花12克,生甘草6克。

二、外治法

治疗原则:限局性或泛发性皮疹较红之初发损害宜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较为缓和药物。慢性局限性皮损肥厚苔藓化者,宜采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