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老中医:柳河中先生

文 / 健康赢得此生
2021-06-12 18:12

柳河中(1944年-2018年),第二批广东省名中医。原兴宁市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医院院长、梅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梅州市兴宁市白求恩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柳河中先生学术著作

【导语】古谚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句话说明,中医世家所传经验较之一般医家的经验来说更加珍贵。清道光年间,广东潮汕地区柳氏以祖传医术和临床经验为基础,自制喉风散,以擅治喉科治病和奇难杂症蜚声潮汕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柳氏医术已传至第七代柳东杨。

近日,记者慕名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拜访柳氏医术第七代传人柳东杨,听他讲述家族的百年往事……

柳氏医术第七代传人

柳东杨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从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医三十几年,创作《简单养生法》,善于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个性体质,制定包括作息,心理,饮食,运动,中药等多方位的养生保健方案。善于运用太极拳原理,治疗各种风湿骨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以及肿瘤术后康复、中风后遗症等。柳东杨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医临床功底,还是一个肝胆外科医生,被誉为“拿手术刀”的中医师。善于内外结合,治疗肝胆胃肠疾病,特别对肿瘤术后康复有独特疗效。

当说到家族从医的历史,柳东杨感慨道,我们家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从医,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家族的资料没有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以至于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从祖父柳云祥开始的行医经历。柳氏先祖世居广东揭阳榕城北门,在医术历代传人中名医辈出,柳云祥、柳祖贤、柳联洲、刘小平(孙女婿)等都是当地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医。

遵循古训 钻研医术

柳东杨在家中是大儿子,他年少时期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每天只是看着父亲给别人治病,就能积累到不少医学知识。1987年,柳东杨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1992年毕业后,一直被分配在医院参与临床治疗,到至今为止,柳东杨一直在医疗的第一线奋战。刚开始时中医院的规模比较小,很多科室还是合并的。这使得柳东杨接触到了不少皮肤科和外科的医学知识,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知识面,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直到现在新大楼建立起来,很多科室才被细分开来。柳东杨也被分配到肝胆外科担任副主任医师。

“现在我每周出三次门诊,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运用中医来进行肿瘤的术后修复。中医治疗还可以运用在风湿病上,在我这里治疗风湿不像别的医院,需要病人吃激素或止痛药来止痛。我主要是用中药来给病人调理身体。”柳东杨还给记者讲了几个经典的肿瘤后期康复病例。其中一个病例是一位在直肠癌手术后还带瘤生存了四年的老阿姨。老阿姨在直肠癌手术以后的第三个月就被发现有癌细胞肝转移,但是刚做完手术,病人体质很脆弱。柳东杨根本不敢跟病人说实情。柳东杨找来病人家属,跟他们沟通,希望能够瞒住病人并用中药来治疗,结果老阿姨的寿命居然被延长了三年之久。最后一年,老阿姨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可以自己摸到身体内部存在一块硬物,但柳东杨却用胃胀气的说法再一次的将老阿姨瞒住。最终,柳东杨为这位老阿姨延长了四年的寿命。

民国时期

医术精湛 救人无数

柳东杨说,提到氏族医术传人,就不得不提及爷爷柳甲声。爷爷是柳氏医术第五代传人,自幼天资聪敏好学,读私塾,15岁考取县乡秀才,为柳家争得了荣誉。祖父为庆贺爷爷考取秀才,卖了田地搭棚唱戏,乡邻亲朋都来祝贺小小年纪秀才榜上有名。之后爷爷18岁考取中医师,离开揭阳,在汕头独自挂牌行医。

在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潮汕地区沦陷饥荒,爷爷柳甲声随难民爬山涉水,徒步移居兴宁定居兴宁潮汕会馆。同期在潮州会馆任御医并在兴城挂牌行医,免费为潮汕难民和当地群众治病。深得民心,并被人称为“善医先生”。解放后即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卫生组织,195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尔后任兴城镇卫生所所长,卫生院院长。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历届党代会,享受兴宁县政府知识分子特殊待遇。1958年光荣出席北京全国劳模群英大会。1958年8月创办梅州市首间中医医院并任院长,同时还兼任兴宁县中医进修班一、二、三、四、五、六期班主任,为兴宁中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爷爷中医理论功底厚实,精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擅治内、妇、儿科、肝胆和奇难杂症,善用温病学说救治“流脑”病人。1967年兴宁县“流脑”暴发流行,中医院收治“流脑”病人187例,他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流脑”病人,只死亡一例,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获得省卫生厅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爷爷柳甲声一生业绩显著,于1971年9月仙逝。

解放之后

家风严谨 造福百姓

爷爷一直教育子孙要诚信做人,努力学习,要有本事,要有才华,要做勇者,敢于攀登高峰,坐世间的强人。如今柳氏家族以先辈为楷模,继承遗志,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有所追求有所建树。

其中,父亲柳河中子承父业,继承柳氏医术,为第六代传人。父亲励志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于1994年-2004年任兴宁市中医医院院长,直至退休。在任职期间,父亲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励精图治,科教兴院,突出中医特色,让医院在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先后获得广东省示范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荣誉称号。父亲个人也因其从医生涯中多个独特的经典治疗案例和卓越的医术,而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记者采访柳东杨的过程中,他一直强调“医德比医术更重要”。通过舌苔来诊疗病情是柳氏家族的传承,祖传秘方“喉风散”也是家族的传承。但柳东杨说,柳氏家族最重要的传承并不是医术,而是医德,是对病人的认真态度。无论富贵贫穷,做医生的都该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大医精诚,才能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