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老中医教你怎么“春捂”

文 / 医师杨浩
2021-03-31 09:22

快到清明时节,天气渐渐回暖,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很大的。面对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一系列问题。老话常说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到了春天不要着急脱掉棉衣,可以适当捂一捂,等温度稳定之后,才能慢慢脱去冬装。而到了秋天呢,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冻一冻,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抵抗力,这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春捂并不是说穿得越多越好,怎么“捂”是有讲究的。中医认为,春天是一个阳气慢慢向外释放的季节,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人体的阳气也随着气温的转暖而慢慢打开,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

如果不注意“捂春”,甚至完全脱掉冬衣,身体容易在寒冷的刺激下毛孔紧闭,使得体内的阳气散步出来,容易出现阳热的表现。同样,如果“捂”得太多,身体的样子不能排除,也会容易感冒发烧。所以,“春捂”要要讲究一个度,让身体处在一个舒服的温度里。

1、“春捂”要保护重点部位

说到保暖,很多人想到的是关节、腹部以及腰部,这些部位确实比较敏感,如果保护不好会出现疼痛、腹泻的症状。

2、“上薄下厚”为宜

所谓“寒从脚上起”, 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要注意腿部、脚底的保暖,护住这些部位的阳气。

3、温度要适宜

“春捂”的温度要适宜,需要循序渐进。一般来说,15℃是春捂比较好的温度,如果超过15℃时,即使是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孩子,也可以脱掉冬衣,否则身体耐热超限,对健康同样是不利的。

4、衣食住行倍加注意

“春捂”要从衣食住行方面注意,天气冷了要注意添衣,避免外感风寒,饮食上要清淡,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住所要经常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总的来说,“春捂”对于养生是很有必要的,非常适合身体抵抗力比较差,或者身体调节能力不好、适应能力差的人,这类人群对环境和气温比较敏感,所以春天要适当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