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草药|故事里的本草——半夏

文 / 健康养生我来讲
2021-03-24 18:14

花开半夏,星夜虫鸣。骄阳似火的夏天如同一位妙笔生花的画师,将一幅幅姹紫嫣红的画卷带给世人。画卷上有灼金流火的阳光,有娇艳欲滴的繁锦,有清澈蜿蜒的溪水,还有那沁人心脾的药香。我们今天的主角——半夏就是这样一味成于夏季,并充满传奇色彩的本草。

半夏者,众所周知,其二月生苗,得一阴之气而枯。生于阳,成于阴,故能引阳气入于阴。发表开郁,下气止呕。除湿痰,利二便。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和胃气而通阴阳。治一切脾湿之症,为除湿化痰,开郁发表之品。

关于半夏因何而得名,目前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是由于半夏生于夏至前后,此时,纯阳势衰,且夏季将半,因而得名半夏。这样的解释自然是科学合理。但我们的祖先似乎总是喜欢用绘声绘色的故事来反映缤纷多彩的生活,关于半夏的由来及药性,民间有着诸多传说,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从两个故事来揭开半夏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芳容。

故事一:半夏何以得名?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美丽善良姑娘叫做白霞,她家境贫寒,所以经常到田间割草喂养家禽。艰苦的环境致使白霞自幼体弱多病,患上了风寒,时常久咳不止,胸闷痰多。

某日,她在田间挖草时偶然发现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块茎,彼时白霞劳作已久,腹中有些饥饿,就将这个块茎洗净之后吃了充饥。哪知这个东西汁液极多且气味辛辣,吃下之后,顿感喉刺舌麻。白霞自知误食毒物便赶紧回家,彼时民间早已将生姜入药用来解毒,于是白霞回到家后便拿起一小块生姜嚼碎吞服,片刻后喉部不适便有了缓解。不仅如此,困扰多年的痰多久咳、痰多胸闷症状也消失了。

白霞欣喜不已,将这个事情告知了其他村民,这样一来那些和白霞一样长期罹患风寒咳嗽的人便可不用再长期忍受咳喘之苦。与此同时,白霞也一再告诫村民,此物汁液有毒,需充分洗净汁液后方可服用。此后白霞时常去采挖此药,并且亲自去河边洗净汁液后带给村民服用,医治了很多久咳痰多的村民。

但白霞在一次清洗药材的时候,不慎坠入河中,香消玉殒,村民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个善良的姑娘,便将这种药材取名白霞。很久之后,白霞的药效慢慢在民间传颂开来。由于各地方言不一,于是渐渐的白霞被传为了半夏,又因为这种药总是生在夏秋时节,因此后世人们索性便将它称为半夏,故而此名流传至今。

故事二:如何解半夏之有毒?

上个故事讲到半夏名字的由来,让人听闻后不禁位善良的白霞姑娘感到惋惜。此时我们不禁疑问,既然半夏有毒且能治病,那如何在治病的同时扼杀其毒性呢?其实第一个故事里就有了答案。半夏的毒性源自其汁液,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粘液组织中富含大量的针晶,针晶及附着其上的凝集蛋白就是其毒性的根源。那么如何解半夏之毒呢,答案就是上个故事里白霞所使用的生姜。

在我国宋朝,有位广府通判杨立之回到楚州后不久得了喉痈,疼痛难忍,无法进食,请了当地许多医生都无济于事。恰好某日名满朝野的太医杨吉老来楚州办事,杨立之的两个儿子听闻后,立即将他请到府上为父医治。杨吉老仔细诊察了杨立之的病情说道:“汝父之疾甚为蹊跷,喉道痈疡闭塞而药不得入,须先取鲜姜片一斤,缓缓嚼碎咽下后方可用药,否则无法医治!”说罢就去办自己的事了。

杨立之的两个儿子听后,甚感为难,父亲已经喉咙溃烂、疼痛不止,怎能再服下辛辣刺激的生姜呢?但事已至此也别无它法,只能一试。结果杨立之嚼服了生姜时并无异样,未感辛辣刺喉。当吃到半斤生姜的时候,喉部疼痛、肿胀开始有所减轻,家人大喜,等到吃够一斤生姜的时候,喉部脓肿完全消失。这时方才尝出生姜之辛辣,此时已可正常进食、服药,不久后喉痈痊愈。

痊愈后,杨立之亲自去拜谢杨吉老,感谢其救命之恩,并好奇他是如何用一斤生姜将自己的病治好的。杨吉老说:“汝常年在南方为官,平日好食鹧鸪肉,鹧鸪以半夏为食,而生半夏有毒,可戟人咽,因而久食鹧鸪肉后自然容易中毒。生姜能解半夏之毒性,是以用生姜方可药到病除。”

以上就是半夏的故事,正所谓生姜半夏,相畏相杀。一如这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使其专注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并增强降逆止呕之效,二者合用,方可相得益彰。

稿件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编辑:王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