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华祛湿:老中医教你三伏天你不得不知道的祛湿绝招

文 / 国申行医
2017-07-13 05:08

仲夏时节已经开始,雨量增多,天地之间湿气加重。江南渐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天,北方的雨量湿度达一年最高。

人体也一样,湿能伤脾。很多人会感到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以上症状,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被“湿毒”侵体。

有时候,我们经常上火,天天喝一些降火花,但是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会加重。有一些虽然没加重,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口干、皮肤长痘痘、油头满面,无精打采,感到身体很沉重,浑身不舒服。其实这都是体内湿气在作怪。

湿气还分为寒湿和热湿,现在我们所说的就是湿热,它容易引起上火。温热体质的人还会正常发热、小便黄、大便干或者溏稀,情绪暴躁等。正是因为这些表现,才让人觉得自已上火了,所以误导自己需要降火,但是没有祛湿。湿热主要来源是跟天所有关系,夏季天气温差大,白天热晚上冷,容易造成空气中湿度大,造成湿与热同时入体。还有一种跟饮食有关系,经常食用易上火的食物,如现在的季节的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夏天又喜欢吃冰凉食物,两者结合又是形成湿热。

中医认为人有一器官有排湿的作用,那就是脾。湿气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脾化湿功能减弱了,导致湿气积存太多了,所以在祛湿的时候也需要健脾,清热,去湿气。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是中医里面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但也是说明了湿气不易除去,像我上面所说的祛湿三大关键“健脾、清热、祛湿”。湿气很有特性,遇风成风湿、遇寒成寒湿、遇热成湿气。夏季特别是三伏天,热字当天,所以此时防“暑”湿才是关键!

一说到祛湿,肯定离不开健脾,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液,即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从他的临床观察看,大约八九成人都有轻度的脾虚,中度脾虚者占四到五成,重度脾虚者占二到三成。

如何运脾?辰华给出了几个健脾小妙招:

祛湿运脾加点砂仁能事半功倍。如果脾虚湿气重,可以经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陈皮等健运脾胃食材煲汤,如果是脾气虚的,还可以加上黄芪、党参。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药材,更能达到活跃脾胃运化的作用,这样祛湿才能事半功倍。调理脾胃不仅可治疗相关疾病,更可为五脏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以维护其他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所说的“脾旺四季不受邪”。

运动也能健脾化湿,但不建议夜跑、夜走。不要过度的脑力活动和体力运动,不要追求大汗淋漓,中医理论称“心在液为汗”,大量出汗会有损心阳。现代人白天工作忙碌,多选择晚上运动,于是有了夜跑、夜走一族的说法。夜晚相当于一天之中的冬季,应当以藏为主,仍旧剧烈运动,会影响阳气的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刘友章教授建议,广播体操、八段锦、游泳也是老少皆宜的运动,但是有风湿或怕冷的人可选择干游泳,就是参照游泳的动作,在空气中不断划动四肢的运动。

祛湿的同时千万别再忘记健脾了,但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脾虚不建议喝太多老火汤,每周别超过两次,每次一小碗。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伤脾的行为。如吃冷饮、吹空调会损伤脾阳,影响脾的运化;吃煎炸食物过多,也会损伤脾阴。

第三,都说早上起床喝水很好,但水是湿气的来源,特别是凉开水,会损伤脾阳。对于脾虚的人最好喝温开水,量不要超过100毫升。

6个方法教你把湿气“逼走”

1、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日常生活中,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注意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冬天,空气中水分会下降而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而潮湿、下雨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且不能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否则湿寒极易入体。

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让空气流通,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2、饮食调理,祛内湿

中医认为脾胃主湿,所以,在湿气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另外,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要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食物,能慢慢缓解。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如果淋雨后,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能预防感冒,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

3、运动排汗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祛湿方法,特别是夏天,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冬天很可能引起其他病症。

另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因此,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4、适当保暖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要及时吹干头发,这样做可以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5、睡前泡脚

若寒湿之邪在头部,以头痛、鼻塞为主;寒湿积于小腹,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有血块等;寒湿留滞于腰背部,会出现腰酸背痛、腰膝酸软等症。对于湿寒的人来说,睡前热水泡脚不失为一个祛湿的好方法。泡脚半个小时,深度以淹没脚踝为佳,同时揉搓脚掌心的涌泉穴和腕背横纹中点处的阳池穴,祛寒湿效果更好。

6、穴位贴敷祛湿法

很多人祛湿食疗或者药疗都感觉没啥用,因为体内湿气重是身体多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最重要的是脾脏、肾脏、肠胃的正常代谢功能都出了问题,那么祛湿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效果。脾胃虚弱的人运化不好,可能一杯水都不能完全运化吸收,所以再食疗或吃药,只会增加代谢负担,并不能起到祛湿排寒的效果。那有没有一种可以方法可以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就可以健脾祛湿的方法呢?

据相关中医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敷足底涌泉穴叫酵素足贴,此配方比其他的祛湿方法效果都要好。

现在这种祛湿方式叫穴位贴敷祛湿法,这个贴敷方法,在中央台的《健康之路》节目中也有报道:睡前贴足底的涌泉穴,早起撕掉,在睡眠中祛湿。在古代叫做“延年涌泉膏”,男人贴涌泉和肾腧穴,女人贴涌泉和子宫对应的关元穴,用来日常的祛湿保健,疏经络,活气血,经过现代的改良叫足贴,其中以辰华祛湿足贴最负盛名,网店可查。是居家旅行,日常保养的必需品。

通过穴位,外界的药物、能量、信息能够最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体各处。酵素足贴贴敷时要对准穴位经络,以穴位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疗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