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方堂中医养生:“春困”袭来,健脾养肾很重要!

文 / 博主聊健康
2021-03-11 01:02

气候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春困,是人体阳根下拔而虚火上浮。故春困源于冬天的不养藏。预防春困,亦当从冬天养藏开始。

冬去春来,季节交替,万物复苏,我们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春天虽然美好,但不少人一进入春天就特别容易犯困,总感觉睡不够,工作也没精神,疲惫乏力,头晕,哈欠连连,兼有食欲不振等不适,这叫“春困”。为什么会出现春困?怎么做才能远离它呢?

五脏中心肝肺肾,各有对应的季节,只有脾没有相对应的季节,而是对应了每个季节的最末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脾负责人的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不单纯对应某个季节,而是每个季节都有对应,但是,每个不同的季节,对于脾的运化功能都有不同的影响。

肝应春,肝的疏泄功能,肝的喜条达恶抑郁的特性,对于脾的运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肝条达顺畅了,脾的运化就正常,反过来,如果肝气不顺畅,脾的运化就不正常。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生气、郁闷时,肚子就胀闷,就不想吃饭。这就是肝气影响到了脾的运化。

春天肝气旺,阳气发散到体表,体内反而相对偏虚,所以,脾气虚弱。而脾主我们的四肢肌肉,脾气虚了,四肢肌肉也就虚乏无力,也就是“春乏”或“春困”了。因此,在春天里,好好养护我们的脾胃,是很重要的。怎么养护呢?

一则,健脾养脾

春困与脾阳虚而湿浊内滞有密切关系,春困时一定要健脾养脾。因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旺盛,则清阳能升,浊阴能降,气血通畅,精神自安。若脾虚,水饮运化失司,则易生湿浊。湿浊又会困脾,导致脾阳更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健康受损。

养脾有方法,脾喜温升,而恶凉降。所以勿过食寒凉,以免伤损脾阳;勿过食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以免滞塞脾运;勿肝气郁结,以免横克脾土。

二则,酸收阳气

春天有困乏,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因为酸有收敛的作用。比如醋、酸梅汤等等,都可适当收敛浮阳。

忌吃辛辣动火的食物,容易扰动阳气,使阳不归根,出现面红、目赤、头晕、痘痘、口腔溃疡、耳鸣等各种不适,从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

三则,好好睡觉

越是春困,越是睡好觉。睡觉是阳气归根,是养阳,是固本。睡的越好越深,阳气归根越彻底,人也就会越健康。

四则,中药针灸调治

可服乌梅固本汤或三豆饮,都有益于收敛浮火,让相火归根。乌梅固本汤其方: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者多煮汤代茶饮。

也可针灸治疗。可针四关、鼻翼、内关,有速效之功。

五则,静心安身

有了春困,就不要太劳累,不要动怒,更不可大汗淋漓。也要停止房事,避免泄肾。生活起居方面,精神愉悦,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药物方面,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人,可适当服用一些补中益气丸,若有肾气虚,服用贡方堂雄杞鹿鞭丸。这几种药,除了补益脾肾之外,又顺应了春天阳气升发的特性,以助阳气的发散,也是很有意义的。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要健康就必需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冬天养肾,春天阳气生发就有力。春困发生时,亦当在生活起居、运动、饮食、情绪等方面调节平衡,使春天阳气正常生发,则春困必然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