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文 / 健康十八点
2021-03-06 18:09

对于学习中医的各位医学生来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点。温故而知新,跟随着阿虎医考小编的步伐,来一起了解这个知识点吧。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具有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统-一性,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

形神体观: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正常的生命活动,形与神相互依附,不可分离。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

物质与功能一体观: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物质为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给养,而功能活动又能调节物质的新陈代谢。

中医学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机变化、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等方面,都贯穿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这一基本观点。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应。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多汗,机体则以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之阴阳平衡;秋冬季节,阳气收敛,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正常地进行,又能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地向外耗散。人体四时的脉象变化,昼夜阴阳生理活动变化等,都是随自然阴阳变化进行的生理性调节。由于人和自然界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中医学十分注意分析和把握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不仅是生物人、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人际关系、婚姻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环境因素必然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与协调平衡。

辨证论治

症、证、病的区别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 质的证的过程。所谓“论治”,亦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中医学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或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中医学认为,同一种疾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同病异治”,是指同 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 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通过本篇的介绍,你的知识增加了吗?阿虎医考,会一直陪伴你备考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