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之父——陈实功的贡献纪要

文 / 青年中医李铎
2021-02-21 09:16

陈实功是明代著名的外科学家,其积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撰《外科正宗》一书。该书详载外科各证与治法,附治验和方药,集明代以前外科学之大成。由于一直以来人们都是身处封建社会中,更加注重内科,轻视外科,所以外科医学缺少详尽的基础理论,陈氏在往常的治病行医中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故称之“首部外科专著”。后人有“列证最详,论治最精”的评价。

陈氏治学,主张外科医生要有文化素养,勤奋学习,善于吸取历代诸家之长。对同道持谦和谨慎的态度,认为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并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的行医准则。所以陈氏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外科医生。其主要论点分述如下:

一.重视脾胃,强调饮食

重视脾胃论治是陈氏外科治疗的主导思想。因外科疮疡的预后善恶和人体气血盛衰最为密切,而脾胃又是血气生化之源。故陈氏说:“盖脾胃盛则多食而易肌,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故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因此,他对于那些脓溃后气血虚弱者,非常强调补托。其曰:“盖托里则气血壮而脾胃盛,使脓秽自排,毒气自解,死肉自溃,新肉自生,饮食自进,疮口自敛。”

而脾胃的盛衰又和饮食有关,陈氏在“诸疮全赖脾胃,调理必须端详”的前提下,非常注意调剂饮食营养。他提出“饮食何须戒口”的主张。他说:“饮食者人之所赖以生,必要适其时而食之,如人之病中肿疼时,自然痛伤胃气,诸味不喜,直待脓毒一出,胃气便回,方欲饮食;彼时但所喜者,便可与之,以接补脾胃。如所思之物不与,此为逆其胃气,而反致不能食。”陈氏这种强调营养,反对无原则戒口的主张,是比较科学的。

二.博古通今,医德高尚

陈氏幼年多病,少年时期即开始习医,师从著名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其兴趣广泛,所阅书籍涵古代文化、哲学、理学等,古今前贤的著作以及历代名医的理论、病案等一类书籍,对于古代典籍,从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把自己在行医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与古人治病方法相互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大众的,实际中切实可行的理论。

陈氏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作风正派,对同道之士谨慎谦和,对上进青年能提携爱戴,对病人,无论穷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实属难能可贵。他不仅为穷人看病不收分文,而且还捐资赠物,修建山路,造福一方。从后期陈氏碑文显示,其晚年身体不佳,不顾晚年的身体虚弱,撰写的外科医学著作《外科正宗》共二十余万字,分四卷。印行后广为流传,并流传到日本等国,成数300余年来有各种版本50余种,成为中医外科的经典著作。

三.外治手术的成就

陈氏在重视内治的前提下,尤其注意外治法,并创造了许多简便易行的手术疗法,摘要介绍如下:

针法是外科重要的手术疗法之一,陈氏针法有其独特之处。

①是开窍发泄法——陈氏对有些阴阳相半之证,病期已久,而不溃脓者或疮形肿硬消托无效者,都是属于“疮根深固,毒气无从出”之故,主张用针法早期切开。即用皱针当头点入寸许,开窍发泄,使毒气向外,有脓则便于排脓,陈氏谓之“开户逐贼”。

②是畅通脓管法——对于痈疽内有脓而排出不畅者,陈氏主张开创手术以畅通脓管,即以针钩向正面钩其顽肉,用刀剪于原顶剪开寸许,使脓管通畅,疮头无闭塞,以达排脓引流的效果。

③是创制竹简吸引法——适用于深部脓疡,用以拔出脓液,去腐生新。陈氏用摘除法治疗鼻痔,并创制摘除鼻痔的手术器具。

除以上三种手术外,尚有截肢术,气管缝合术,咽喉及食道异物摘除术,下颌骨脱臼复位术,痔赘挂线术等各种大小手术及其不同的外治法。对于肿瘤之症,陈氏认为肿瘤只有及早的发现,才能摸清病源,以便能够及早的治疗,或许尚有一线希望治愈。另外,对于现代医学中所遇到的淋巴转移,鼻咽癌等,亦有论述。这些研究和探索十分珍贵,对现代临床治疗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陈实功是中医外治手术的先行者,对外科手术疗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清代所出版的《外科大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等均采取了陈氏的治疗方法。但是,陈氏在肿疡的内治方面,只重视托补,忽视内消,是其不足之处,学者应须注意。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