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论,为什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文 / 壮家阿字
2021-01-30 09:10

阴阳论是中国朴素的辨证哲学思想。阴阳理论认为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阴和阳是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都属于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阴阳学说提出了“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平行和谐”“阴阳转换”“阴阳交变”等重要规律和论点。

阴阳学说主要体现为: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的交互作用,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阴阳对立,是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

阴阳互根,是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

阴阳消长,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是指阴阳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还存在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的运动变化,表现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联系。

阴阳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当阴阳消长变化中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阴阳平衡,指阴阳运动中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平衡态。

道家也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统观,易学当中无论是“简易”、“变易”还是“不易”都是谈阴阳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所以、阴阳的产生、运行、发展、变化之规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人类就可直指事物的本质,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八字预测实践中虚实、进退、旺衰、喜忌、贫富、贵贱等等都是阴阳辩证的根本体现。八字预测实际就是阴阳和旺衰平衡的理论。阴阳理论不光是算命算卦的理论,同时是我们中医的基础理论,比如中医里的阴阳辩证,阴阳虚实,都是常用的治疗理念。

由于阴阳运行的总趋势是阴阳平衡,于是事物发展的追求目标为趋中,所谓矫枉过正,是指事物发展不经调谐至终极时,同样会自然进行态势转换。把握这一规律在预测中,可使人们了解事物发展总趋势是趋中、平衡,为了平衡进行相应的矫枉调整,可提高事物发展优化的转化效率,以中为度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