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如何让体内火尽快排出体外?

文 / 医者良言
2021-01-19 18:09

中医认为,上火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而出现的内热证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不同的“火”,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够将其排出体外。

上火可以分为实火与虚火,《内经》认为火的特性是“炎上”,主要集中在人体上部,并且有向上的特性。根据上火波及的部位,临床上常见的上火类型可以分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上火症状

上火的症状有轻有重,日常所说的上火大多为轻症,症状包括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

1,实火

实火,临床多表现为过度的脏腑功能亢进。

症状: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咽干口燥、牙龈出血、咽喉肿痛、身热烦躁、疖疮乍起、便秘、尿少尿黄、舌苔发黄脉数等。

2,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可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阴虚火旺是多见的临床表现。

  • 阴虚火旺症状: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躁动不安以及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 气虚火旺症状:全身燥热,喜热怕冷,身体疲倦无力,气虚短促,小便清长,脉搏无力等。

如何将体内的火排出体外(去火)?

不论是实火还是虚火,都应以清热泻火为主,可以服用中药,或者使用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疗法,平时还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实火

原因:因邪热炽盛引起的湿热证

治疗原则: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

常用中成药: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以及银翘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仁汤等方剂。

去火小妙招:

  • 平时可用栀子、金银花、菊花、灯芯草类等清热药袋泡茶饮用;
  • 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喝水,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2、虚火

原因:阴气亏虚,主要指体内阴液不足无以致阳而导致的虚热证。

治疗原则:阴虚火旺重点是生津养血、滋阴降火;而气虚火旺,重点是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常用中成药:

  • 阴虚火旺: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 气虚火旺: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去火小妙招:

  • 多食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吃黄瓜、苦瓜、丝瓜、芹菜、菠菜、酸奶等食物,多吃银耳、百合、桑椹等滋阴物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 适当喝一些菊花茶、百合和麦冬茶,也有利于清除体内的虚火,也可用沙参、麦冬、石斛、黄精、枸杞等补阴药代泡茶饮用。
  • 食疗方面,可选黑芝麻糊、冰糖炖雪梨等,水果可多吃桑葚和梨。
  • 平时要多坚持体育运动,多出汗,多喝温开水,戒烟限酒,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食物的性质,是热性还是凉性,如果有上火症状,就应该尽量避免热性的食物,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等水果,葱、姜、蒜、酒、辣椒、胡椒等热性食物,都要注意少吃。

如何区分实火与虚火?

一般病程比较短、病情比较急的属于实火,反之,病程比较长、病情较稳定的,一般考虑多考虑是虚火。不过,也可能出现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的情况,需要注意辨别。

实火与虚火最大的区别要看是否伴有虚性疾病,比如阴虚火旺虽有火热之象,但或伴有肾阴虚的表现,而风热上扰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则是实性疾病的表现。

结语

中医学上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就会上火,大部分人上火都是轻症,表现在脸部,比如眼睛上火,口腔糜烂,牙龈肿痛等等,一般不难调理。

上火又分为实火与虚火,两者症状上可能会有叠加,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所以还需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上火的人,平日在饮食上,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及热性食物,多吃清热滋阴之物,同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温水,规律作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