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烧灼半年,中医以化浊解毒为基本治法,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文 / 海得讲健康
2021-01-15 00:20

李某,女性,35岁,诉间断胃脘部烧灼感半年余,加重伴反酸2周。

患者半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部烧灼感,曾间断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2周前复因生气后,出现反酸,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

现胃脘烧灼感,空腹症状加重,食后反酸,自觉胃脘堵闷、口干、夜寐欠安、、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

诊断:(浊毒内蕴,肝胃不和型)吐酸(西医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治则:化浊解毒,清胃治酸。

方药: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龙牡20g,浙贝15g,瓦楞粉15g,茵陈15g,儿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实15g,槟榔12g,炒莱菔子15g。14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嘱:按时服药,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甜食,畅情志,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

二诊:患者服14剂后反酸烧心减轻,仍有胃脘堵闷,夜寐欠安,舌暗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化湿。

方药:生石膏30g,海螵蛸20g,生龙牡20g,浙贝15g,瓦楞粉15g,茵陈15g,儿茶9g,生地15g,丹皮12g,砂仁12g,川朴15g,枳实15g,槟榔12g,炒莱菔子15g,合欢皮15g,炒枣仁15g,黄芩15g,14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继服14剂后,烧心反酸基本消失,偶有胃脘堵闷,舌暗苔薄黄腻,继服14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按语:患者由于饮食失节,情志不畅,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湿浊内阻,久而化生浊毒。

浊毒内蕴,故见烧心反酸,阻碍气机,故胃脘堵闷;浊毒循道上蒸,故口干;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皆浊毒内蕴之证。

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采取清胃热,去浊毒的方法治疗。

海螵蛸咸,微温,入肝、肾经,同时除湿、制酸、止血、敛疮。

生龙骨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采取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固涩的方法治疗,生牡蛎凉咸湿,凉,入肝、肾经,可用于胃酸过多。

茵陈味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渗利湿热,儿茶清热化痰。

生地清热,生津,润燥,砂仁健脾和胃;川朴、枳实、槟榔下气除满;炒莱菔子理气除胀,降气化浊。

李佃贵教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浊毒内蕴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以化浊解毒为基本治法,临证加减,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