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惑:命门学说有什么意义?其本质如何?

文 / 懂点健康学
2021-01-02 00:13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根

右肾为命门说起于《难经》,对命门的定义和生理功能作了阐述。《难经·三十九难》谓:“命门说,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通于肾”。

此段论述实有三方面的含义:

其一,命门在人体中非常重要,它是人体精神所在的地方,是生命之门户,故曰“命门”。

其二,提出了命门功能,它具有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的重要功能。

其三,命门与肾相交通,二者有左右以分,但在功能上是相联系的,故曰“其气与肾相通”。

此后,不少医家认为人体除了肾之外尚有命门。晋·王叔和在他的《脉诀琮璜·脉赋》中说:“肾两枚,分居两手尺部,左为肾,右为命门”。不仅认为有命门的存在,而且提出了脉诊命门的部位。明·李梃在《医学入门·脏腑赋》中说:“命门不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胱之间,上为心包,而膈膜横连脂漫之外,配在肾以藏真精男女阴阳攸分,相、君火系元气,疾病生死足赖”。李氏也同意右肾为命门之说。

滑伯仁说:“肾之两,虽有左右命门之分,其气相通,实皆肾而已”。至明代虞搏则明确提出“两肾总号为命门”。他在《医学正传》中说:“夫两肾固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水脏,实为相火寓其中,寓意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虞氏指出,肾虽可分左右、分属水火阴阳,但两肾总号命门。他大胆地否定了左肾右命门之说,指出了命门“为元气之根本,性命之所关。”的重要作用。

张景岳在他的《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中说:“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奇也。一以统两,两以包一。 是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张氏指出,两肾属命门,并强调了命门的重要作用。他在《景岳全书·传忠·.下》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他又在《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阳论》中说:“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他认为命门的功能既是肾阴又是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

提倡此说者,当推明代赵献可,他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并把命门喻为走马灯中之灯火。他说:“火旺则功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赵氏认为命门系一身真火,主持人体一身之阳气,命门即是肾阳。他说:“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心无此则神明皆万事不能应。”他的这种看法,对清代医家陈修园很有影响。陈氏在他的《本草逢源》、黄宫绣在他的《本草求真》中都有“命门在两肾之间”的说法。

明代孙一奎认为《难经》所说之肾间动气即是命门,命门亦在两肾之间。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指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天之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还说越人亦曰:‘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脉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命门之意,该本于此’。孙氏强调了肾间动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元气的根本,生命所系,故称之为“命门”。

应该承认,脏象学说能在临床上起到指导作用,不在于它的解剖学知识,而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临床实践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的命门无疑是指人体全身性的功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对于命门的位置和形体的有无,可不必争论,也没有必要将命门视为在肾之外的一个独立脏器。

综上所述,命门即为周身各脏器组织活动的“原动力”,故命门火的足与不足,关系到整体健康与否,正如张景岳所说:“凡寿夭、生育及勇怯,精血病治之基,无不由此元阳足与不足为消长盈缩之主”。在临床实践中,命门火衰的病人,其病证多与肾阳不足的病证一致,在治疗时,所用补益命门之火的药物亦即补助肾阳的药物。因此,可以认为命门是指肾阳(真火)而言。命门的生理功能实际上就是肾阳的功能活动,亦即肾中精气功能的一部分。古代医家之所以称之为“命门”,无非是强调肾中阴阳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此外,《内经》和针灸古籍中都记载“命门"这一名称,但是,同《难经》以及后世医家所指的“命门”意义不同。《内经》所指两眼的睛明穴处为“命门”,针灸学指的第二腰椎下的“命门”穴位,名同实异,不可混淆。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