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及时!治顽固牙疼的方子,清热+散火,刚柔相济,送给病中人

文 / 健康净水
2020-12-24 09:14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你把深奥的中医知识,科普给读者,人家能看懂吗?

我说,你可不要小瞧读者朋友们的悟性啊。而且,中医本来就源于民间,源于劳动人民,它为什么不能为普通人所接受呢?

比如那《神农本草经》,本来就是秦汉时期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比如针灸的起源,本来就源于劳动人民在偶尔的身体刺激中,所发现的良性身体体验。

中医,从来都不属于实验室,不属于极少部分人。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现在,我给你科普一张验方、一番道理。咱们用老百姓的思维,就能理解它。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年55岁,姓马。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经常牙疼。她这个牙疼,经常发作,吃了药会好一些,但没过几天还得疼。

到后来,她因为和别人的矛盾,导致心烦意乱,结果牙痛加剧了。吃饭不敢嚼、喝水不敢碰、连张口呼吸都觉得疼。晚上根本睡不好觉。腮帮子肿了,脑袋一侧也跟着疼。为了能入睡,她得吃安眠药一大把,才能勉强缓解。

后来,此人就医。找谁呢?找来找去,找我的老师。当时,我正在老师身边抄方侍诊。

刻诊,见脉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口干,大便也干,牙龈肿得挺厉害。

我老师看着患者就笑了:“你以前到底吃啥了”?

患者说,也没吃啥,就是平时喜欢吃肉。

我老师斟酌一下,开了一张配伍。但见——

生地20克,元神20克,蒲公英15克,大黄6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细辛2克,槐花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川芎、白芷、荆芥各6克,防风3克,甘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用一剂之后,感觉痛减,当天晚上可以入睡。此后再服三剂,诸证悉平。

再后来,我老师嘱咐患者,务必在今后保持清淡饮食。

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呢?我给你简单解析一下。

你看这个患者,脉数而有力,舌苔黄燥,舌质发红,而且口干便干。结合她喜肉食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她体内有热,对不对?

本次发病,因为情绪不好,心烦意乱,和别人闹矛盾,这更说明,她的问题在于一个“热”字。

我们的牙齿,和阳明经紧密相连。阳明经,多气多血,那是对热邪特别敏感的。尤其是像胃热,很容易循经上犯,导致牙疼。所以,对这个人而言,务必把这个热邪解决掉。这没什么好解释的。

那么,怎么化这个热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了。

你看,医案里的配伍,有生地、元参、生石膏、槐花、丹皮、地骨皮、黄芩、蒲公英,大黄。这些,是不是都是清热滋阴、凉血解毒的?尤其是大黄,还有通肠作用,帮助患者排便,这就是要把热邪,通过大便排出来。

不过,这是其中的一手。还有一手,就是散火。

没错。这个火啊,你除了要清它,还要散它。这就好比是夏天的屋子里太热,你把门窗打开,空气流通,热性自然就没了。

所以说,你还会看到很多辛散流通之品,比如升麻、细辛、川芎、白芷、荆芥、防风。这些都是有辛散之性的。

如此,一手清,一手散,顽固的郁火就没了,牙疼自然也就好了。

这就是中医在治疗这类剧烈的、顽固牙疼的思路。中医业界称之为“风火牙痛”,用清火散风之法。辩证要点,我给你讲清楚了,您可以自己反复体会。

对这个配伍啊,我老师还跟我讲,这是业界比较有名的配伍,他也是向别人借鉴而来。他老人家嘱咐我,务必记下来、背诵,将来可以帮助很多人。

我呢,其实很不争气,没能完成老师的心愿。但是,我把它写出来,供业界同行和普通读者参考借鉴。这也是善事一桩。我也相信,这一番质朴的道理,即便是一般读者,也能看懂。不过,对于文中所述的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辨证用药是很专业的事儿。你看懂了,未必真的掌握了。

眼下,正值冬季。很多北方人,饮食上偏于温热。再加上冬天天气冷,腠理固密,容易把热邪憋在里头。这样,热邪就容易上攻入齿,导致顽固牙痛。希望我的这篇文说,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