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胖,阳气少!千年老方子,补阳气、化湿气、瘦舌头

文 / 中源讲健康
2020-12-20 00: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一位中医老前辈,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个链接。

他问:这是你写的?

我说,是。

他道:“中医科普,任重道远,请坚持下去”。

我说,坚持二字,容易写,但不容易做。

他却说:既然功在千秋,就该砥砺前行。

看着前辈的鼓励,我心头一热。

好了,闲话不多说了。我继续给你讲讲中医里头的事儿。

说什么呢?说说胖大舌。

舌头上的事儿,我说过好多了。齿痕舌、白腻舌、裂纹舌……我现在给你说胖大舌。

啥是胖大舌?就是伸出来,舌头显得很大,很厚,满口都是,舌头两边布满齿痕。

胖大舌也分两种。一个,是胖大的同时,舌色淡。另一个,是胖大的同时,舌色红。

舌头色淡而胖大,主阳虚痰湿。舌头色红而胖大,主痰热或脾胃湿热。

这些是最基本的诊断知识,希望你能掌握。

今天在这里,我想跟你聊聊,第一种胖大舌的应对之道,即色淡而胖大。

记得我跟我老师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有一回,碰上一个老爷子。

这老爷子,当时73岁,农村人都说这个岁数是个“坎儿”。而他的身体,确实也不乐观。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两条腿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有一些浮肿,而且发凉,患者自觉总是踩在凉水里。

当时,我老师带着我一起去看。进门后,发现老爷子穿着棉袄,叉着袖子,委坐在炕里墙角处。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迟而弱,舌质淡,而且舌体特别胖大,边有齿痕。我当时都担心,他会不会自己咬到舌头。同时,患者平时怕冷,身体疲倦,尿不多,食欲也一般。

我老师当时就说,没事儿,这就是肾阳不足,水排不出来了。他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山药、熟地、、制附子各10克,肉桂3克。

所有这些药材,加水1000毫升,煎煮到450毫升,一日三次,一次150毫升,饭后服用。其中,制附子要先煎。

结果,大概用药三天之后吧,患者家属反馈说,老爷子这几天精神多了,腿不肿了,身体好像有力气了似的。

我老师说,这很好,说明用药有效。家人可以观察他的小便和舌头。如果小便正常,舌头见瘦,周边没明显齿痕了,四肢转温,下肢水肿消失,就可以停药。

后来,等我和我老师回城那天,这老爷子还来送我们。当时我们看,确实比从前强太多了。

现在,我说说这里的道理。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属于典型的肾阳不足,水湿上泛于舌所致。

什么意思啊?你看,他脉象沉迟而弱,舌质淡,浑身乏力,怕冷,精神倦怠,腿凉,这个很显然,是肾阳不足啊。肾阳不足,温煦失常,所以腿凉、怕冷。阳气者,精则养神,所以,他就会倦怠嗜睡。阳虚鼓动乏力,所以脉象细弱。气血不丰,所以舌质淡。

肾,在中医里头讲,是一个主水液代谢的脏器。没有了肾阳的蒸腾温煦,水液代谢就没有动力。水排不出去,所以他小便少,下肢浮肿。水湿之气上泛于舌,于是舌头就被憋大了。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因此,这个胖大舌,你记住,所提示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肾阳虚弱,水湿不化。这个时候,你就得去温肾阳。肾阳充足,身体代谢水湿的能力就增强,浮肿、胖大舌,以及疲倦、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疼痛等问题,都会得到改善。

具体怎么做呢?我建议大家认真领会、学习上文中提到的方子。我再说一遍: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山药、熟地、、制附子各10克,肉桂3克。

这个配伍,其实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记载的肾气丸的配伍。业界又叫它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等等。其中,山萸肉、山药、熟地滋补肾精,制附子和肉桂(原方用桂枝)来温补阳气。泽泻、茯苓、丹皮用来泄浊气。要想补充好东西,先要把坏东西掏出来。所以,得用泄浊之品,掏体内的脏东西。

这就是最基本,最浅显的方义理解了。用这个方,最基本的辨证要点,就是脉沉无力,舌质淡胖,腰膝酸软,下肢发凉或浮肿,小便或短少,或尿频。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参考。尤其是感觉自己的舌头又胖又大,色淡嫩,边有齿痕的,更要仔细琢磨琢磨了。

还记得前些年,我和某医院治未病中心的老前辈聊天。他告诉我,中医看,现代人的亚健康问题,最主要的还是阳虚。我当时还不理解。但是后来我发现,此话不虚。人到一定年龄,阳气亏虚者,确实多见。尤其是老年人,更多见。我这篇文字,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肾阳亏虚这个症候,会带给人什么影响,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用科学眼光来看待问题了。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要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制附子略有毒性,入药一般都必须先煎,去除毒性,保证安全。

好了,关于此,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