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百药的甘草会中毒?

文 / 懂点健康学
2020-11-28 09:41

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这名字就让人有甜甜的感觉,绝不是什么普通的草。

不仅仅是许多中药方中的常客,而且有不少成药也以甘草主打,如用于止咳的复方甘草口服液(棕色合剂)、复方甘草片等,一度是居家必备。

那下面先来了解一下甘草这味神奇的药:

本仙草主要产自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相对干燥的地区,系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性平味甘,具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百药,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侧重有所不同。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誉它“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此草最为众药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本草纲目》中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国老’之号。”

这么一看,甘草的确是味好药。

这么多名家名著倾情推荐,给予至高无上的评价,没有甘草的中药界肯定是不完整的,这“调和众药”的可缺不得。

那这味好药就能随随便便用吗?

非也非也!!!

临床上因为使用不当体质特殊,引起严重反应的病例举不胜举,只是没有引起社会普遍重视。

如彭凤英报道 :1例患者服用中药, 开始每剂中药中甘草剂量为12g , 3月后自行将甘草剂量加大到每剂60g , 1周后出现乏力、软弱、尿量增多, 直至发生软瘫, 诊断为大量甘草引起的低钾麻痹症

甘草推荐煎服用量为2到10g,十八反十九畏里提示甘草不能和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许多患者因为长期、过量的使用甘草,引起了低血钾、高血压、浮肿、低醛固酮为主要特征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其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四肢麻木, 不能站立行走,头痛、胸闷、血压升高, 浮肿、腹胀, 尿多口干;严重者可出现软瘫、肌溶、肾功能衰竭;更甚者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呼吸困难

无论中药西药,“是药三分毒”。

我们应该理性认知并且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源性伤害。

仙居发现600年何首乌

就像之前不少媒体报道,因为白发服用何首乌,结果因为肝损伤被送ICU抢救。在肝病门诊每年会遇到许多药物性肝损患者,严重的需住院治疗,尤其一些民间偏方如“土三七”。

甘草虽然号称“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但有些毒是不能解的,如用于麻黄素中毒会毒上加毒。

错可能并不在甘草等,用好了是“良药”,滥用则成为“毒药”,许多时候“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既不要胆大包天,也不必杯弓蛇影以至于讳疾忌医。

看了上文,大家应该对甘草有了初步的认知,那像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口服液,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注射液等甘草的衍生物到底怎么样呢?

通过现代工艺提取有效成分,或予以改良加料,会不会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呢?

请听下回分解。

王音,浙江省嘉善一院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09年开始从事皮肤性病科工作,对各类常见皮肤病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常规中西药物的基础上擅长针灸、埋线等针对疑难病例的治疗,特别对于湿疹、痤疮、肥胖等有自我的见解和治疗方法,经常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朱敏刚

皮肤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2016年浙江省优秀皮肤科医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除熟练掌握皮肤科常见病诊疗外,近年来对过敏性皮肤病和影响美容的面部皮肤病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实践探索。专家门诊时间:嘉善一院周二上午(过敏性皮肤病),周四下午(美容皮肤科)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您。科学护肤、合理用药,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来促进健康、呵护美丽!

爱好:旅游、随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海盐高地

更多护肤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