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勇教授:炙甘草汤你真的用对了吗?

文 / 健康谜
2020-11-06 09:23

何庆勇教授:炙甘草汤你真的用对了吗?

原创 小师妹

华医世界

何庆勇教授在炙甘草汤的应用上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效果若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何庆勇教授的应用方面的不传之秘。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的名方,别名复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解而后,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

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本篇文章摘自第12期“讲透经方”中国中医科学院何庆勇授讲授的《伤寒论》桂枝类方与疑难病治疗课程中的精彩内容。

我们都知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而何庆勇教授在炙甘草汤的应用法门就是在剂量上和煎服法上。下面我们就以病例来看一下在应用上有何特别之处。使其遣方用药能效若有神。

病例分享

2018年4月16日初诊。

石某,女,64岁。

主诉:动则心跳欲出1年。

现病史:患者心动过速,一动就心慌1年,现为求中医治疗,就诊于我处。

刻下证:患者心动过速,一动则心慌,全身乏力,每天均有心悸,有气短,大便1日1次,大便有时干,夜尿1次,小便黄,汗可。

查体:舌有液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心律不齐 炙甘草汤证。

处方:

生地黄80g,麦冬30g,党参10g,

生甘草20g,火麻仁15g,大枣30g,

阿胶珠10g,桂枝15g。

7剂,日1剂,加白酒20毫升同煎,

分3次早、中、晚温用。

AUT

按语

配伍生甘草、党参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地,温心阳,通血脉;用法中加酒煎服,以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同时可消除或减轻生地黄滋腻碍胃的弊端,是为使药。

细心地同学会发现何庆勇老师用的是生甘草而非炙甘草,这是因为炙甘草的区分在古今时有很大区别的,古方中的炙甘草是现代的生甘草。

《神农本草经集注》有云:炙者,于簸箕上暴干。而现代的炙甘草则是以密炙之,所以现代甘草为蜜甘草。此为古今之分。也是本方中第一点不同之处。

其二在于生地的用量,生地用量为80克,有人说此用量过大,实则不然。

清末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有提到:“生地至少当用六钱(约22g),桂枝至少亦须钱半,方有效力。若疑生地为厚腻,桂枝为大热,因而不用,斯不足与谈经方矣”。

而原方中为生地一斤,斤者十六两,据考中最小的量的计量也为现有三克,所以此方中生地不可少于四十八克,则其中用量,可谓不大。

再者其三,方中以白酒入药,一为行药力,再为消除或减轻生地黄滋腻碍胃的弊端,原方中以清酒入药,但是清酒为何,固有争议。

李时珍认为“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麹所造为正。黄酒有灰……谷气既杂,酒不清美,并不可入药。”

糯米酒常分层,上层透明,质清稀,下层较稠厚,质浊。清酒与白酒相对,多数学者认同上层为炙甘草汤之清酒,下层为瓜蒌薤白白酒汤之白酒。

以上是何庆勇教授的在炙甘草汤中应用的不同之处,也是疗效出众的原因。

4月16日复诊

患者述感觉服用1剂即有效,特别见效,昨天运动1小时后无心悸欲出,仅有胸闷,过去上3层后心跳欲出,心悸亢进,3~5分钟休息后缓解,现在无此情况发作,大便1~2日1次。

效不更方,后随访2周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