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惑:为什么中药材多数是草根树叶,反而可以治病?

文 / 消化内科许医生
2020-10-27 09:57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使用中药养生,但是却还是有很多人质疑中药的作用,他们认为中药治病是心理安慰作用,或者说中药治病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几率。因为目前的研究还不清楚中药里是哪一部分起效,主要的成分和机制是什么。

其实,想要明白中药是怎么治病的,建议先了解中医的原理。

首先人的身体状态,是合于四时、五脏的。四时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春夏秋冬四季。冬天特点是寒,春天的特点是温,夏天的特点是热,秋天的特点是凉。经历了寒热、温凉,人身体就留有了寒热温凉的属性。

一、寒热温凉对于人体有什么样的作用?

寒热、温凉这四种作用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十分重要的。

1、冬天的寒,才能够让人体的肾保持藏精的作用。

在寒冷的状态下,人体的毛孔收缩,血压升高,阳气向里收,这时人的身体代谢是缓慢的,也就更大限度的保持了身体的精气不被利用和疏散。身体如果是长期处在气温比较低的状态下,身体消耗的少,肾藏精比较多,身体就长得壮盛而结实。

2、春天的温促进了肝气的升发。

春天的温暖,让人的身体也逐渐的变暖,从冬天寒冷蛰藏的状态开始活跃起来,这个过程正好促进了肝气向外生发和疏泄的功能,身体活力逐渐开始增强。

3、夏天的热为心火的旺盛、心神的兴奋创造了条件。

夏天的热能够促使身体代谢加快,汗液从体内排出,这时人的代谢是旺盛的,精神是兴奋的。正常的热,能够让人心火旺盛、心神旺盛,但是过多的热就会让人烦躁,扰乱心神。

4、秋天的凉成就了肺收敛的功能。

秋天凉气来了,树叶开始黄了,人的代谢也没有那么旺盛了,出汗也没有那么多了,正好符合肺收敛的功能。肺收敛的时候是减少出汗,减少人的精神兴奋,收敛到一定程度,把人身体有用的阴液和脏腑的精向下输布收敛,最后归于肾。

二、对应下来,中药也有四气五味

1、四气

简单来说,中药里有些是寒凉药,有些是温热药。寒凉的药把这种热的状态变成寒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肾藏精,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如果身体不温了,升发疏泄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可以用一些温热的药来扶助肝气。比如桂枝,桂枝就是桂树的嫩枝,能够疏散肝气。

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够热,那么他心火,心神就受影响,可以用热性的药物来温暖身体的阳气,回阳救命。最著名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这三个药能够助阳,回阳救逆。通过四逆汤就能够温暖阳气,驱除寒邪,恢复精神,恢复脉力。

如果身体不够凉,肺收的功能就弱了。这时可以服一些凉性的药物,帮助人收敛肺气。比如一个人大热烦渴大汗出,这时我们要让身体凉下来,可以服用白虎汤,就是知母、石膏、粳米、甘草。服用白虎汤侯,人身体就不出汗,人身体开始变得凉了,这样肺的收敛功能就回来了。

所以说中药治病的原理就是用药物的寒热温凉状态,来改变人身体的寒热温凉状态。

2、五味

中药材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是归人体五脏的。酸是入肝的,苦是入心的,甘是入脾的,辛是入肺的,咸是入肾的。

酸味入肝,酸味的东西能够养肝血。比如说五味子就能养肝血。现代研究也证明了五味子里面含有齐墩果酸,它作用就是能够改善转氨酶增高的问题。

苦味的东西能够入心。比如夏天吃苦瓜是为了去心火,莲子心也能够清心火,黄连能清心火助睡眠。

甘味的东西能够入脾,人吃了甜味的东西能够变得有力气。如大枣能够补血,蜂蜜,能够入脾,养脾胃润肺。

辛味可以入肺,日常生活中吃了辣椒、很多人容易出汗,就是促进了肺的宣发的功能。

咸味可以入肾,比如说龟板,他味咸,能滋肾阴。还有鹿茸也是味咸,入肾能够补肾阳。龟板和鹿茸合在一起,既能够养肾阴,又能够养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