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妙解美女“后顾”之忧

文 / 专注瘦身口腔健康
2020-10-21 21:10

在银行工作的L身材娇小,第一次找我看病的时候,因疫情而戴着口罩的她被我误认为是刚毕业工作的实习生。

“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脖子还是腰痛啊?”我照例问道。

看她虽然身穿职业装,但是一副学生模样,一般是老玩手机导致的颈椎痛,或者久坐又缺乏运动导致的腰痛

没成想,她直接递过来一堆片子。

“大夫,我也不是脖子也不是腰,我是尾骨疼大半年了,您给我看看片子,还能治吗?”

“呃?”对她病情预判的失误让我略微走神,又听到她说尾骨,不由联想起最近刚跟一个同道聊起某位前辈开始研究“经肛尾骨复位(掏肛)”的事。

心中暗想,难道今天我也要献出我的“处男掏”?

“你这个情况多久了?是有外伤吗?”拿起片子一看,果然,尾骨的位置不对,继续问。

“我这个尾椎外突有几年了,但是之前一直没什么不舒服,今年1月的时候不小心后退撞到沙发扶手的角上,然后就开始疼了。”

“你当时去医院看了吗?”我继续。
“没有,那会正赶上过年,后来又是疫情,所以就一直没去看。”

“当时撞了之后尾椎骨疼了好一阵子,后来就越来越重,尤其是坐下站起来和站了做下去的时候都会疼的厉害。”

“后来养养又好像好一些,但是一直还是疼的。”

“最近又发现有了两个新情况,一个是长时间开车的时候,下车根本站不起来,尾椎骨后面又疼又酸,得在座位上晃荡晃荡才能站起来。”

“还有一个是躺着从床上起来的时候,直接起的话起不来,得侧着身起,要不觉得尾椎骨硌着疼。”


见我没有打断她,L一口气把自己的情况全交代了,看起来这个“后顾之忧”对她生活影响挺大的。

“你腰疼吗?”虽然看见片子上尾骨位置不太对,但自己对于TG还有点不太习惯,想找找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

“我腰不疼,但是我在银行工作,每天坐着,坐久了有时候就有点僵。”她回答。

“那你过来,我先给你查查看看。”虽然上学到工作以来近二十年时间,“掏肛”一直还是处于只听没做的阶段,所以个人还是倾向于看看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

经过检查,发现确实L脊柱有些问题。

毕竟L虽然看起来像刚毕业的学生,实际上已经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在银行工作10多年了,平时运动也不够多,对于脊柱的保养是完全谈不上了。

再结合L所说的病史,判断仍然有不掏肛只是正骨治疗的空间。

治疗的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当天治疗完毕,从床上躺着再走起来的时候尾骨的症状就已经明显缓解,已经可以从仰卧位直接坐起来。

连续两周,每周1次治疗后,症状就基本消失了。

再见到L已经是治疗第二次之后半个月了。在她带妹妹妹夫来找我看病的时候,我请她帮忙写个病情发病、治疗经过及结果,她也欣然同意。

病例总结:
1、尾椎骨移位都需要“掏肛”?

【外伤——片子显示尾椎移位——尾骨疼痛——“掏肛”。】
看起来结构严密的逻辑链条,而事实上却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1月的外伤,8月拍片子显示尾椎移位,然而,L自身感受到尾椎骨外突是3年前的事,而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因此所谓的“没有症状”可能是没有,但也很大可能只是没有特别困扰生活的不适症状。

毕竟,【“尾椎骨外突”的感受】本身就可能是一种病理状态下的主观症状。只是因为它对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被L判定为正常或非异常。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被简化为“哪儿痛就去哪儿找毛病”的错误执念

然而,现实却是,痛的地方在大多数时候都未必是疾病的根源所在,而只是表象所在而已。

L的尾骨痛,但是根源却并不在那。即使尾骨有移位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和尾骨痛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这是我们最后可以不进行“掏肛”治疗的基础。

就像很多慢性腰痛的患者,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腰部的症状在大多数时候都已经不太明显,对生活困扰更多的是骶尾部、臀部以及下肢腿部的疼痛。对于这样的病人,如果只是执着于局部而没有整体的认知,最后,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2、患者的话是客观陈述还是价值判断?
很多医生或者手法从业者会默认患者说的话都是客观陈述,认为患者一般不会“骗人”,而忽略了人的所有表达背后都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的普遍性。

当医生检查和患者难受的地方不一样(比如患者腿疼,而医生去检查腰),而局部体征又不那么明显时,患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就很可能误导医生。

而要能够尽可能准确判断患者的表述是正确的客观陈述还是错误的价值判断,需要医生对疾病的正常生理病理过程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表达进行充分的领悟,让治疗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