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脉开方:关脉独大,该用何方剂?

文 / 健康养生倡导者
2020-10-11 09:52

导读:吃补中益气汤上火怎么办?党参、生晒参和红参有什么区别?关脉独大,可以怎么治?打粉煮散和汤剂区别大吗?……高建忠老师第一次直播答疑,详细阐述了众多问题,当可谓谦谦君子,谆谆教导。

作者/高建忠

大家好。我是高建忠,前面我们一直通过声音交流,今天我们见见面。非常感谢大家对内伤学说的喜欢,对李东垣的喜欢。

其实从学习内伤学说来说,或者从对于李东垣学说的认识来说,我们都属于学生,我也属于学生。我们只不过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一起学习,我更多的是把自己学的一些新的体会和大家分享或交流,其实谈不上老师。

我看了大家提的问题,有相当多的问题还是很有深度的。我也知道在座的大家肯定有很多人都是临床上的高手,可能我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员觉得回答的不一定对,或者不一定合适,没关系的,请大家包涵。我们本着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这么一个态度,就可以了。

今天是我们线上的第一次答疑,大家提了一部分问题,我就顺着这部分问题谈一谈我的认识:

【问题一】高老师,您好,补中益气汤定方原理体现了“升浮”,但是没有体现“降沉”,如果长期服用此方,会不会导致上热或者气机不降?

这个问题如果直接回答的话,那肯定是会的。但是我们退回来,其实涉及到方证对应的问题。如果我们有是证用是方,有补中益气汤证,用补中益气汤方,那就不会有上热,或者是气机不降。如果没有这个证,我们误用了补中益气汤,肯定会有。

如果有这个证,我们用上补中益气汤本来见了效了,说该升浮的升浮起来了。而本来我们应该再使用别的方药或者别的治法了,而我们还继续使用补中益气汤,这是我们说的过用,也会出现这种上热或者气机不降的表现。

也就是说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误用用错了。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用的太多了,时间太长了,都会引起这种情况。

当然在李东垣的书里面也提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用过头了,或者该升的我们去升,结果出现了上热的情况,李东垣告诉我们适当的加点清降火的药,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大家想了解这一点,李东垣类似的论述,李东垣在那里面论述了对黄柏的使用,黄柏剂量的斟酌,黄柏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时候多用,什么时候少用。我们找一找益气聪明汤,我们就能明白这一点。

【问题二】高老师好,补中益气汤中人参是用党参还是红参或者生晒参呢?

这个问题也得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来用。

实际上党参和人参的区别,党参相对温润一点,人参相对温燥一点。党参在补气的同时,多少有点养血的作用;人参在补脾气的同时,有补肾气或者补元气的作用。

你比如我们常见的病症,是我们没力气或者不想吃饭,或者肚子老下坠、大便老不成形等等这一类病症。从年龄上区分,中青年的病人,常规我们大约用党参就可以了。如果是高龄的病人,身体特不好的病人,或者是说女子崩漏的病人,特别是血崩的病人,我们用补中益气汤的时候,这时候还是需要用人参的。因为这儿还涉及到补肾中元气的问题,党参是没有补肾中元气作用的,而人参有,这是党参和人参的区别。

接下来就是生晒参和红参的区别。生晒参相对燥性小一点,红参相对燥性大一点。

再一个就是,红参从补元气的角度来说,这个力量是要比生晒参峻的。比如我在临床上,对于崩漏的病人,血崩的病人一定是用红参的,既不是生晒参更不是党参。而我们临床上碰到月经量偏少的病人,如果我们需要用补中益气汤的时候,我临床上还是相对党参用的多一点。因为它相对比较弱,适合比较长时间的服用,并且是它在补气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养血的作用。

我们临床体会,慢慢的发现人参有很好的减少月经血量的或者止崩的作用。而党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增加月经血量的这么一个作用。

【问题三】临床当中有很多双手寸脉弱尺脉也弱,只有关脉弦而有力或弦细紧,这类病人往往也有气短,适合使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么?如果不适合应该使用哪类方剂呢?

这位朋友,肯定你临床上脉诊做的比较好一点,说寸脉弱尺脉也弱,那就意味着我们摸到这个脉象是关脉独显,也就是关脉要大于寸和尺。

那么从李东垣的理论体系来说,如果是右侧的关脉独大,那就考虑内伤的可能性大。如果左侧的关脉独大,那就考虑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可能是外感风寒刚起病。外感风寒刚起,六脉还没有表现出脉浮来,刚开始左侧的关脉(明显),其实从李东垣的体系来说,应该是关脉稍前,关前一分。

其实我们如果粗略地分寸关尺的话,我们摸到的主要就是关脉,应该是外感风寒刚起病。如果我们再过一两个时辰,也许就尺寸脉都浮起来了,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临床上见到肝郁的病人,肝胆瘀滞的病人,他会表现出肝胆的脉象的这种独大来,这种情况有。

好,返回来说,如果是右侧的关脉独大,那么我们还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在内伤病里面,由劳倦损伤引起来的脾胃气虚,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有阴火内生,脾胃气虚阴火内生,那么他右侧的关脉会独大的。这时候大约我们需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而另一种情况就是食积,内伤病里面的食积病。内伤病里面的食积病证也可以表现为右寸的独大,如果典型的话就是右寸脉滑。当然有时候,我们摸不到典型的话,也只能摸到右手关脉独大。这时候它应该是一个实证,实证这时候应该是治疗食积。

在李东垣的体系里面更多的提到是枳术丸加减。当然临床上有时候也能用到后世的(方),你比如朱丹溪的保和丸之类的,有时候也能用到枳实导滞丸这一类的方剂,这也是李东垣的方剂。具体分情况来看,并不是说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

当然在这个问题里面,他说这类病人往往也有气短。气短,补中益气汤证容易见到气短,但气短倒不一定是补中益气汤的主证。气短呀、乏力呀,虚证可以引起,实证也可以引起。

你比如说,食积的病人也会出现气短,肝郁的病人也会出现气短,分情况。甚至于外感风寒的病人也会出现气短,根据具体的病证来进行辨别。

好,这是这个问题。

【问题四】高老师好,东垣方子很多是打粉煮散,现在人多用汤剂,这在疗效上有无差别?

其实这个问题刚才已经谈过了是吧?打粉煮散他不是打的粉,他打的是粗末,这个和我们现在打的细粉是两回事。

我们说的打成细末了,大约就是做完药了,有时候可以直接拿散吞服。古人煮散是指的粗末,等于是把药材捣也好,研也好,把它弄成粗末。

弄成粗末了有这么几个好处,一个好处就是它体积小,便于收藏,便于运输。第二个就是可以节约药材,用量相对的少一些。

这种煮散应该是从宋代开始使用的,金元时期用的是最广泛,然后到了明清的时候用的相对就少了,可能也和这个时代有关系。但是主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就是收藏便于运输,第二个就是节约药材。

其实这种煮散和我们现在的饮片,从疗效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没啥差别,可能多少用量上有点差别而已。

当然我们说,为啥现在我们不煮散啦,而我们要煮饮片,其实我们现在也可以煮散,只不过比较麻烦。如果我们在药房里面把每一味的药,不是饮片,而是都变成煮散了。把每一味都弄成粗末,那么我们就没办法鉴别药材的质量好坏和质量真假,或者不容易鉴别它的质量真假。

第二个就是我们搁在药斗子里面怎么抓药呢?它给抓药也带来麻烦。因此在后来,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临床上,我们基本上很少用煮散。

当然我们说我们一定要煮散,病人自己可以把它弄成那样煮也是可以的,只是增加了麻烦而已。它的疗效差别不会有多大的,更多的就是能节约点药材而已。

因为内容实在太多,我们选取了部分答疑分享给大家。比如像:

患者尺脉沉弱、四肢冷,用补中益气汤会拔其肾根吗?

运用补中益气汤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

升发阳气中的“阳气”如何理解?

如何考量补中益气中各药的使用剂量?药物的升降浮沉是怎么区分的……

更多答疑精彩内容,后续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