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详解新冠肺炎 主张预先用药减少染病几率

文 / 封面新闻
2020-02-16 00:16

封面新闻记者 简婷婷 周家夷 摄影 吴枫

2月15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媒体科普座谈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云表示,一部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医学与传染病的斗争史。中医在与传染病的数千年来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现代的每一次重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时,中医中药作为人类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积极地参与了临床一线的治疗工作,也将在以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卢云

从中医的角度讲,怎样看待新冠肺炎病毒?

答: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中医认识可以从它的病名、病因、传播途径、致病部位来分析。第一,它的中医病名是什么:根据它具有传染性这一点,明确它是传染病,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第二,它的病因是什么?吴又可《温疫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所以它是一个是疫疠、秽浊之气的混合体;第三,它的传播途径、致病部位在哪里?《黄帝内经》“避其毒气,天牝从来。”,疫邪从口鼻进入,呼吸道传染,肺为呼吸出入之门户,必然先伤肺气;内经又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因此它的致病部位主要在肺,其次为胃肠,这与临床上新冠肺炎主要为呼吸道症状也是吻合的;第四,对于它的致病特性主要有两点:一是其性暴戾、致病力强,极易传播;二是发病急剧,病势凶险,正如叶天士所言:“温邪则热变最速,首先犯肺”。

中医药长期以来在疫情防控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瘟疫病的防控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培固正气,增强体质。通过锻炼身体如五禽戏、八段锦等增强体质;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避免过度耗损正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谓五劳之所伤;注意环境、个人、饮食卫生。

二是控制传播。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早期隔离病人。《治疫全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

三是预先用药,减少染病几率。通过服药;熏蒸;滴喷;食疗。

中医在应对此次疫情中的特点和优势?

答:中医与西医对于具有突发性、流行性特征的“瘟疫”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完全不同,西医着眼于病毒本身,希望通过和病毒的 “直接对抗”来抑制病毒、消灭病毒,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中医则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希望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间接地对抗、排除病毒。由于西医需要查清病毒的流行特征、致病机理等之后,才能有效干预病毒,且完成疫苗、防制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也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西医治疗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中医虽然没有特效的杀灭病毒的药物,但中医治疗的对象是带病毒的人,而不是病毒,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和通过几千年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各种有效中医药手段(主要是中药和针灸):一般运用三类方法:或把病毒排除体外,或减轻病毒毒性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抵御病毒。从而可在第一时间对“新冠病毒”形成有效的干预。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思想分为“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早期,中医特别强调“祛邪”,“祛邪”并不是对抗、消灭病毒,而是“因势利导”给“病邪”以出路,譬如中医的“汗法”,“下法”使病邪从汗液、大便排出体外;其势太猛,则分消减轻病毒的毒性。

目前临床疗效显著的:清肺排毒合剂(新冠1号),“银翘藿朴退热合剂(新冠2号)”, “荆防藿朴解毒合剂(新冠3号)就是依照上述理论制订的方药。

如病人体虚,则扶正,就是扶助人体“正气”,即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结合这次疫情,病死者大多是老人、儿童、或平时体质就很差的人。提升免疫力可缩短病程,防止“炎性因子爆发”出现严重的器官损害,改善疾病预后,防止疾病向重症、危重病发展。对于这次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所以,钟南山院士也强调 “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愈者的如何进行中医康复预后?

答:这些治愈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肺损伤,对于治愈者,医院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他们出一个康复方子,回家后服用。同时也会建议他们通过中医康复操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肺功能,以及做一些中医灸法,给自己穴位按摩,医院也会定期做预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