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是养老

文 / 家庭中医药
2020-01-03 16:26

养生不是养老

广州中医药大学/傅杰英

在中国,养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等。由于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有所差异,各养生流派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侧重,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先贤圣人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精神情志(神)对于躯体脏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养生理论有一个共识:重视心神呵护、德行修养。

养生虽然应该形神俱养兼调,但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饮食清淡、进补、服食保健品、运动锻炼等是养“形”,生命借由躯体形态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进。不合格舵手驾驶的船一定是摇摇晃晃的,坐着会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机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怀揣一颗躁动、功利、急切、迷茫的“聪明心”所进行的一切养形活动,不是真正的养生,基本是瞎掰。

如果一个人七情适度,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不敏感多疑,就算生活简单贫困,不能吃保养品,不能进健身房,不能住花园豪宅,不能享受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也可以享有良好的生命体验,尽享天年。这是没有成本的天然养生,不是养生胜似养生。

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

简单来说,养生就是对生命的保养,而非对疾病的治疗。生命航船行驶在时间的河流中,要经常维护,小心保养。养生是对生命活动进行顺四时、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节房事等保养、维护,优化生命体验,促进身心健康,修养德行,减少疾病。

有人说,《黄帝内经》是教人不生病的书,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书中关于养生的教诲很多。最能说明《黄帝内经》基本思想的就是这句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如果现代的中医或西医拥有先贤圣人的这种思维,就会涌现出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名医大家。如果在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科研中体现先贤圣人们的这种思维,可以说医学从此踏上了真正智慧科学“以道御术”的阳关道。

养生有四大原则

养心修德

心主神,神在中医分为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广义之神就是反映于外的整体生命现象,比如气机的升降出入,还有吃喝拉撒、呼吸心跳、思维情绪、体态动作综合起来表现于外,一看就是一个大活人。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思维、意识、情感、性格等。“心主神”,包括广义和狭义之神,但主要是指狭义之神。

心神要清、静、安、平、适度,没有广袤坚实的大地,是绝对结不出这个正果的。清、静、安、平、适度很难做到,是生命难以承载的,必以“厚德”承载方可。厚德载物、厚德载术、厚德载福、厚德养生,德以润身,大德必得其寿。可以说,养生养德,并无二术。

官员提拔上任前,除了必要的政治、历史、管理、政策、法规方面的学习,要是能在干部学校、党校学习一下养生也会很有教益。试想每一位干部都怀揣一颗淡定、客观、稳重的心,拥有整体的思维,具备长远的目光,充满着生存智慧,对干部官员自身就是一种真正的关心爱护,让他们既能借用养生的大智慧去帮助工作,又能用养生的方法保护身心,而不是一味地任用、考核,一旦行差踏错就一脚踢开,一旦退位下岗就万念俱灰、身心疲惫、满身病痛。我虽然不是官员,但是我的患者、亲戚、朋友、同学中不乏企业家、干部官员,看着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内心紧张压抑,我是很同情他们的,我会建议他们多看看、学学养生。多学学养生,贪官可能也会少一些。因为我自己在长期的养生学习和教学中,慢慢从内心深处淡化了名利,得到很好的生命体验。将心比心,淡化名利,自然就会干些于己、于人、于国都好的事情,而不是急功近利,损公肥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太阳照射,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间水气升降循环,引起增温、降温、刮风、下雨、潮湿、干燥等大气现象,雕刻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流、高原、盆地,形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才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在年复一年的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中完成生长、发育、壮大、成熟、死亡的。这就是“道”!“大道至简……天何言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春暖花开,小鸟欢唱;夏月蝉鸣,荷花飘香;秋季月明,落叶缤纷;冬寒下雪,草木萧条,就是“道”在倾诉。

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更遑论环境破坏或污染引起的疾病,从根本上说,就是天人不和谐,不是你违背自然,就是自然容不得你。

简单顺势

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心神简单、自然、清净应该是志向专一,思想单纯,乐在其中,心无旁骛,专心敬业。“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简单自然清净的心才能感知、把握事物运动变化之道,只有掌握了“道”才能真正成才。“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保护环境

生命之毛必附在自然环境之皮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如果千疮百孔、肮脏污浊,会长出好毛吗?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自己,在疏离自然或者备受污染破坏的环境中,养生就是一种奢望,不好理解养生之道,难以做到养生之术。

比如,经过药物激素催生、各种添加剂的上色、防腐、增味、强化、高温等精细加工,最后面目全非地放在餐桌上的食物,先不说饮食清淡、五味均衡了,单是想想有毒无毒就够吓人了。想运动锻炼?到处是污浊的空气,把这些空气吸入丹田吗?河流污染,水质下降,天天喝这样的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养神修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简单顺势,保护环境是养生的四大基础,如果没有这四大基础,养生就无从谈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