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十有九脾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5个习惯都伤脾

文 / BTV我是大医生
2019-12-23 16:11

中西医在对脏腑的认知上有些许差异——西医学的脾是一个解剖器官,而中医的脾是一种功能概念,其对人体有着多重作用:

① 它充当人体自备的“血库”,以在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急状态时,增加血容量

② 是一台“过滤器”,会释放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吃掉血液中出现的病菌、抗原、原虫等

③ 负责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帮助抵御疾病

④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负责运化水谷精微

因而中医常说“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更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脾脏如此重要,但中国人却“十有九脾虚”,这是怎么回事呢?而脾虚的时候,消化系统、造血系统、运动机能等都会随之受到影响,又该如何解决?

1,中国人易脾虚的六大诱因

1,缺少运动

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只要一有空闲就是瘫坐在沙发上、床上,能坐车的时候绝不走路。但是,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

2,情绪压抑

“思虑伤脾”,如果情绪压抑,经常波动过大,心事重重,思虑太多,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会影响到体内湿气的运转,导致大量的毒素、代谢垃圾堆积在体内,更容易加重脾胃虚弱,出现各种疾病。

3,饮食不节

长期食用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

像喜欢油腻食物的人,消化起来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无辣不欢的人,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再比如爱吃寒凉冰镇食物,会伤了脾胃的阳气,导致胃胀、腹泻、食欲不振等;吃甜食太过,会令中焦气机拥堵,而生痰湿

4,饥饱失常

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非常差,不吃早饭或者不吃晚饭;又或者隔三差五就猛吃一顿,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中医称之为“饮食无度”。长期如此的话,就会损伤胃气,造成脾胃虚弱。

5,生活不规律

像现在天气冷了,不注意保暖寒气侵体容易伤脾;还有长期熬夜、失眠的人,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

6,疾病因素

疾病也是引起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肾虚等疾病的人群,很容易会牵连到脾,导致脾的健康出现异常。因为我们体内的器官是一个整体,当肾和胃等器官出现异常没有及时处理的话,自然会给脾的健康也带来影响。

2,脾虚危害多,测测你脾虚了吗?

1,长期脾虚,危害多

脾虚,影响的不仅仅是消化功能,对其他脏腑甚至整个机体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①脾虚易致出血,包括牙龈出血、鼻子出血、尿血、月经久而不止等

脾虚了,水谷精微运化失常,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慢性腹泻、倦怠、消瘦、气虚、贫血等种种症状;

③脾虚生湿,会导致湿气、痰多,甚至水肿

④脾虚气陷,会导致神疲乏力、头目晕眩、腹胀、腹泻,甚至久泄脱肛、内脏下垂、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2,自测脾虚症状

舌头厚度、宽度增加;舌体细嫩、柔滑;舌头上有齿痕(提示:如果发现舌头上两侧齿痕相加齿痕数大于5个,说明脾虚较严重);

面色萎黄;

睡觉流口水;

晨起胸闷气短、头晕脑胀、体倦肢软;

晨起后会出现身体浮肿现象;

食欲不振,易腹胀、易便秘或便溏;

长期手脚冰凉。

3,对症补脾效果好

1,八珍糕——补脾益胃

八珍糕首见于明朝《外科正宗》,是乾隆、慈禧太后常用的糕点,意在补气健脾和胃。现代医学也证实了八珍糕有改善脾虚、帮助消化、促进排湿、美容养颜的效果。

御方虽好,但相较古人,现代人吃的多且腻,又缺乏运动,于是国医专家进一步改良配方,制成了符合现代人饮食、体质特点的八珍糕。

【配方】

人参——补脾益肺、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利水;芡实——健脾除湿、益肾固精;干姜——温中散寒;山药——健脾益肾;莲子——补脾、养心、益肾;白扁豆、薏仁——补脾胃;山楂、麦芽——消食益胃,再加上甘草调和诸药,按照科学配比,经过打粉、拌粉、压糕、蒸糕、切糕、烘糕的工序制成了八珍糕。


2,五禽戏-—练筋练脾

华佗的五禽戏中,熊练脾胃,同时还能活动躯干四肢。适合经常久坐,缺乏锻炼的人:

手掌姿势:四指并拢,拇指扣在食指的中节,内劳宫外凸。

双腿微曲,左足尖抬起开势,与肩同宽;双手张开转掌,合掌在头上方,此时意念在劳宫穴,然后发“嘻”音,同时手掌下来聚气丹田;手掌转为熊掌,向右上方行进,吸气到膻中穴,然后呼气下行回到丹田。

3,一操一饮——肝脾同调

经常情绪紧张、抑郁,不仅伤脾还伤肝,因此压力大、经常心情不好、容易烦躁的人要注意肝脾同调。

①疏肝健脾操:双手叉腰,缓慢划过两胁肋部;右手压着左手,顺时针揉肚子、按摩腹部。每次做8遍。既能消食化积,又能健肝脾。

②代茶饮

【配方】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芍养血柔肝,调和肝脾。

将两种药材洗过后,用开水冲泡,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具体用量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