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是五脏当中的首领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19-11-29 16:10

作者:大熊

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外有心包络裹护,内有孔窍相通。中医学对心的形态结构记载,在《类经图翼·经络》中记载为:“心象尖圆,形如莲蕊。”与现代解剖学心的名称、位置相同,孔窍类似于解剖学所发现的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等。

人体的脏腑肝、肾、肠、胆、肺、脾、胃、胰等器官的名词全带有肉月的偏旁,唯独“心”这个词不带有肉月的偏旁,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乃至中国文化中,“心”是身心兼顾的,既包括了每天供血跳动的心脏,还包括每天思考、产生情绪的大脑,中医的“心”涉及到两个层面。所以心又被称为“君主之官”。从阴阳的角度看,心就是身体最大的能量场,是“阳气”最集中的地方,是人体中的“太阳”,“照耀”人体其他的脏腑得以正常运转。

从五行角度认识心,夏季属火,故心与夏气相互通应,这也是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的特性相一致的。心火藏象系统的“心”包括头脑、心脏、心血管,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主血脉和神志。心火藏象系统是五大系统中最重的,有主宰全身的作用。

心阳与心阴

心属阳脏而主阳气。心阳即心气。心的阳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维持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对全身都有温阳煦暖的作用。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水液代谢等,均依赖于心阳的温化作用。故古人把心脏比喻为天体的太阳,唐容川《血证论》亦说:“心为火脏,烛俑万物。”

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反应最强。如果心脏有病,适逢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滋助,则病情能缓解,特别是心阳虚衰患者,在夏季自觉症状多有减轻。

同各脏腑一样,正常运行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协调。阴阳相抱,阴阳互根。心阳为心气,心阴则为心血。心阳可以推动和鼓舞心脏的搏动,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敏捷;但是心阴却可以有效地制约和防止精神躁动,心跳过快。心阳必须依附于心阴才能存在。

马拉松比赛后,有运动员突然心脏骤停死亡,就是因为流汗过多,心阴耗尽,阴不抱阳,心阳脱亡而死。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化生血液和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心脏的生理功能叫心气。心气有助于将水谷精微中的营气和津液变化生成血液,并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动。这里血液是指营气和津液组成的血液,因营气是构成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濡养作用,质地相对稠厚,且由于营气和津液结合在一起,所以由津液运载的营气的运动必须靠活力很强的心气和宗气推动。故心主血脉,就是心气促进血液生成和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心脏的一收一缩可以促进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就像一个泵把血液推到脉中并循行至全身。

神在中医学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高度概括。那么我们怎么观察神呢?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等来反映神的盛衰。望诊中强调的望神,指的就是望人体的广义的神,如眼神是不是灵活,表情是不是自然,言语是不是自如,动作是不是敏捷,这些都是反映人的神气盛衰。

狭义的神,就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或者心主藏神的神就是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也有学者认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