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中医张忠会行医41年:把医院当家,把工作当爱好

文 / 封面新闻
2019-11-27 16:12

张忠会,今年64岁,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医科医生,医院中医科的奠基人。

从41年前,时年23岁的张忠会第一次踏进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起,至今他从未离开,可以说,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承载了他太多的青春芳华。

正值医院“苏州建院60周年,内迁内江50周年,搬迁成都30周年”之际,他说:“是医院培养了我,我也将为医院奉献一生,不忘初心,行医者使命。”

开创:成为中医科“元老”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年,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医院中医科成立。时年23岁的张忠会也是在这一年被分配到医院的。“在此之前,我在中医学校学习了三年,到了医院后,就在中医科工作。”

“当时,我们医院还在内江,中医科的医护人员少、门诊面积小。但是,越是艰苦,我们奋斗的精神劲儿更足。”张忠会说。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凭借着一腔热血和一身技术,他努力壮大了中医科的规模,“新人源源不断的加入,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

“我们中医科以门诊病人为主,治疗一些咳嗽、失眠等顽固性疾病。当有外地来的病人,我还会让病人把方子带回去抓药。”张忠会说。这样的精益的专业精神和细心的态度,让他赢得了不少患者的拥趸,病人也越来越多。

坚守:把医院当家

“我对医院有着很深的感情。”张忠会说,1989年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从内江搬迁到成都时,他也跟着到成都,并一直在医院中医科工作,2015年60岁本是退休年纪,他仍然坚持坐诊,行医41年里,为近10万人把脉问诊,深受百姓信任。

张忠会是湖北人,说话时,仍带有厚重的乡音。虽然长期远离家乡工作、生活,但他说,早已把医院当成了家。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仍然保持着退休前的习惯,“现在,我每周一、周四全天坐诊,因为是住在医院里,下楼就是上班。”他笑一笑说:“早上8点上班,中午可以回家休息会儿,下午5点下班。”

行医多年,张忠会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回忆从业生涯,他似乎没觉得自己身上有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正是有了他这样敬业、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才有了千千万万患者的信赖与尊重,才能托起他们的健康梦。

兴趣:爱看历史小说

张忠会说,他已经把工作当成了爱好。工作之外,他还有一个兴趣爱好,“我从小就喜欢看历史小说,所以工作之余,喜欢看看历史小说、历史剧,高兴了还会说几句顺口溜玩玩。”

张忠会的书柜,藏有500多本书籍,不是中医、西医的医学书籍,就是历史相关的书籍,如《清朝秘史》、《明朝那些事儿》、“四大名著”,“我喜欢在睡前看,一本书甚至能反复看四五次。”对喜欢的历史人物他也能脱口而出:成吉思汗、朱元璋、汉武帝、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等。

无论是行医问诊,还是看书,对张忠会而言,都是他的矢志不渝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是,看书能够给予他继续投入工作的活力,而治好病人却能够给他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是他的信仰和使命。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