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陵园道路的设计要素

文 / 慧殡葬
2019-07-12 18:02

道路是组织陵园空间的基础设施之一,作用于引导祭奠者游览与识别方向,在繁杂的陵园规划工程中,道路设计容易被忽视,这往往会带给祭奠者不尽如人意的游园体验,不禁好奇,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道路设计是否合理?小慧拜读数篇专业资料,归纳了非专业人士也能掌握的设计要素分享给大家。


◂【按功能分的四大类】▸

1、主干道:


联系着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是游人必经之路。通过主干道对不同景点进行剪辑,更具指向性地引导祭奠者欣赏景点,路宽范围一般在3-8米。



2、次干道:


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分散在各景区和建筑周围,在布局中,需要合理地为游人开辟通往不同景区的捷径,路宽范围一般在2-4米。



3、墓间人行小道:


主要供祭奠和散步,道路设计与墓碑需要相互渗透,道路分布相对自由,要考虑到能将祭奠者引入各个景深角落之处,路宽范围一般在0.8-2米。



4、园务路:


因运输、养护、管理等需要而建造的道路,往往有专门的入口,直通公园的仓库、餐馆、管理处、杂物院等处,并与主干道相通,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路宽以运输目的地的实际需求而定。



◂【陵园道路与景点的关系】▸


陵园道通往景点时,在景点前适当加宽路面或者建立广场,也可以直接形成分支,以便游人自然分流。道路一般不直穿建筑物,而是从从四周绕过。



◂【道路的线形要素】▸


陵园道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绿植、建筑景区、墓碑区等元素相结合,把路考虑为景的组成部分来规划。形成整体的风景构图。道路的线形设计需要根据地形的起伏主次分明、曲折有序,并有效满足交通和游览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延长旅游路线结合疏密有致的曲线是陵园组织风景的常见手法,这样有助扩大行动空间,解放人们紧崩严肃的情绪,从而带来令人安适的美感。



◂【道路布局】▸


陵园道路的布局应参照绿植面积、景点面积和祭奠高峰期的游人容量,做到主次分明的同时,也需要密切结合因地制宜的考量。



◂【弯道的处理】▸


陵园道路需要组织建筑、山、水、绿植、陡坡等障碍,必然会产生弯道,弯曲弧度应尽可能大,转折应衔接通顺。如道路外侧高,内侧低,可以在外侧设立栏杆等设施,迎合大多数游人的步行规律,以防发生事故。



◂【道路交叉口处理】▸


两条道路相交时,交叉口尽量形成正交方式,两条及以上道路相交处,建议扩大为小广场,更方便行车、行人交叉轻松通过。小路可以斜交,但斜角的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观。”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防止出现行道拥挤和游人迷失方向的情况。



◂【道路铺装要素】▸


铺装是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道路铺装遵从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原则,与周围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辅相成,需配合环境氛围选择面层材料、结构和饰面。如休息场地附近的道路,使用卵石镶嵌成各种纹样材料,设计成带图案的地面;使用石板、天然石块、鹅卵石等材料,用于清静、淡雅、肃穆的墓间人行小道。部分陵园还会采用木栈道、草绳钩边,以及其他木质铺装等,更紧密与自然结合,以提升舒适优美的环境氛围。


◂【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公式:坡度百分比=坡高÷坡长×100。一般情况下,主干道不宜设梯道,如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15%,路断,路面应采用颗粒等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申明:本文参考自论文《生态陵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一)》、《公园园林设计中园路的设计规划》及网络,所有文章均可前往慧殡葬-“报告”模块中用关键字搜索查询。(本文仅概括了陵园道路常见的设计要素,如有不全或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