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患者喜欢这样的中医…

文 / 国易堂中医
2019-07-03 22:25

01

她的诊室前总是排满了人,搭脉、询问、开方……她从容淡定,有条不紊。

她说,“只要认定值得去做的事,我就会尽全力去做。”她想要用中医智慧去帮助更多病人。除了在象牙塔里遍览群书,她还走访优秀的民间中医。

“朱博士看病很厉害的,我们家人有什么毛病都来找她。”一位患者家属竖着大拇指说。

通常,她每一次全天门诊量都在100个病人以上。下班常常没有固定时间,只要有病人,多晚都要看。为此,她还婉拒了医院的限号建议,医院延长了药房的上班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朱医生门诊时不喝水的,这样可以节省上厕所的时间。”她的同事介绍。

她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治病先治心,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她一面用药治疗患者身体,一面又以心治心,会打电话找患者聊天,用药也是能便宜就便宜,甚至会出钱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

她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尽心诊治患者,还将所学倾囊传授给愿意学习中医的基层医生。“她对学生是毫无保留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给我们仔细解答。碰到疑难杂症,还提醒我们把药方拍照保存,方便以后学习。”她的学生介绍。学生也以她为榜样,好几位都已经在医疗一线崭露头角。

为了向青少年普及中医药文化,她还尝试办起了“中医童子功”学习班,利用业余时间,教六七个孩子学习中医药知识。

她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朱慧萍博士,于2017年8月来到松阳,以人才借用方式在松阳县中医院服务两年。

02

有人说,他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温馨,温暖着每个患者,享“非常规”待遇为患者诊治。

患者说,他的号很难挂,准确说两分钟号就挂没了。一到零点放号系统就开始瘫痪,很多人都在往里挤,我跟我妈妈,还有我阿姨,都是在他这里看的病,效果显著。大夫虽然年轻但看的很不错,经常有人因为挂不上号打12345投诉他,他看的确实很好。

采访的记者总结,他的可贵之处主要有3点:一是语言沟通很好,说得清楚;二是为人实诚,能治就说能治,治不了会告诉患者,建议患者找别的医生;三是药比较便宜,处方不大,还很管用。

同事表示,他这么年轻就如此受欢迎,根本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归功于他爱读书,而且悟性好、临证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他自己则表示: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吃老本”是行不通的。他每周4天、每天近百人次的门诊量,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看书。诊室里一本《医宗金鉴》,随时翻阅。他抓住一切能向前辈老师学习的机会,完善自己的中医临床思维和能力。

他是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的主治中医师,陈健。

03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人才是关键,那么除了以上中医的相关介绍,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当代纯正的好中医呢?

1,用心多读书,多反思,多领悟

要想走好中医路,必须读书,读经典书,要想成为好医生或是明(名)医,尤其必须用心读书。不读书是无法传承中医学的,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了。

据悉,中医大师蒲辅周先生初出茅庐时,求诊病人很多,然亦有不效者。为此,蒲老毅然闭诊,关门读书3个月,将中医经典反复钻研、揣摩。之后复出悬壶,临证遂能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但切记不可死读书,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学会反思和领悟,把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智慧。

不过,现在许多中医院校,好似并不太重视经典,甚至有些地方,经典沦为了选修。

一位学生曾介绍,学好中医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沉浸式学习,但现在中医学校课程设置对传统经典并不重视,我在读的学校把内经、伤寒、金匮列为必修,但也仅仅只有一个学期的学时而已,后人编撰的内科学却要学一年……沉浸式学习是不可能的。

2,要相信中医会越来越好

黑格尔说,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的科学理论,才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中医药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几千年来,通过一代代大医们的摸索、积累,形成了完备的科学理论。直至今天,它仍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各个医疗健康领域,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

中医药还走向了全世界,中医智慧正在为全世界人们健康贡献中国方案。

瑞典乌普萨拉的副市长汉娜·斯特凡曾表示,我看不出来为什么中医药不能成为西方公共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坦白地讲,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变得强大,就会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样在医疗体系上也会有所体现。

中医药是确实有效的,西方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中医药成为公共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西方人去了解中医和中国的健康之道,中医在西方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为更多人带去健康。

所以,国内学习中医的学生,也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因为中医是正确的。它顺应宇宙、自然界、社会、人整体的变化,是在变化中看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变化中解决问题的。它从整体分析问题,然后针对个体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科学性。

3,要传承好中医,不要被西化

中医有着自己的医学体系,是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科学。中医,应该有自己的路要走。

但一直以来,人们常用一贯的科学去衡量中医,如有背道而驰,便是伪科学。所以,很多人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去“改造”中医,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修正”中医,以为迎合了“科学”,便迎来了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也吸纳了西医元素,许多毕业生面对中医所依赖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和中医思维方法时,时常感到困惑迷茫。他们不知道,又学中医、又学西医、还要学用不着的英语,该怎么平衡?

知乎上,有学生介绍,当初被大学录取时以为终于可以每天和中医朝夕相处了,还欣喜若狂来着,但除了中医课程,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课,西医课程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到了55%)。我其实是一个偏向文科的理科生,学生理病理生化药理等等不太在行,也不太喜欢。而且去医院实习用的也经常都是西医,技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另一个拿过国家奖学金的大三学生曾介绍,自己不怎么会开方子,要是有什么病自己只能说一说,实践操作不行。很多同学毕了业以后也许考研,也许去做药代,也许从事和中医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

当然了,也有许多人认为,大学里学习西医对中医很有帮助,并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西医。他们指出,在保证学好中医的前提下,再把西医的的基础学好,融会贯通,是最理想的状况。没有学好中医的前提,就是个乱用中药杀人的西医。

4,医术医德兼备才是当代好中医

医德与医术,到底哪个更重要?

有人答,医德高尚,医术不行也是会害死人;医术高,医德不行也是会耽误病情,只能说,医术高的同事,医德别那么差。

患者说,医生呐,真的是要医德医术兼备才行。没有医德,容易造成医患纠纷。没有医术,病人花钱受罪,最后还看不好病。

相关人士则表示,精诚合一,既要医术精湛,又要医德高尚,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医术精湛才能挽救患者于危难之中,才能辨别真伪,去粗取精,解决疑难杂症,创造医学奇迹;同时只有医德高尚,才能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得失,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勇于承担责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总之,真正的好中医,都是具有伟大人格的人,他们会释放强大的磁场,让老百姓不自觉地靠近,信服且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