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泰斗张锡纯谈山茱萸酸敛之性与众不同!这些用药经验实在可贵
众所周知,著名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神农本草经》,于东汉时期才集结整理成书,作为中医药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所载中药,而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山茱萸,最早也记录在《神农本草经》当中。
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其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奋精神,固涩滑脱,临床上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以及内热消渴等症。
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人们对山茱萸的兴趣度并不低,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面是沾了《伤寒杂病论》所载的肾气丸以及经钱乙发挥而得的六味地黄丸的光芒。然而,历代医家对山茱萸的用药经验各个不一,《医学衷中参西录》被称为“第一可法之书”,我国中医泰斗张锡纯老先生在书中,也特别讲解了他在临床上使用山茱萸的用药经验。
张氏认为,与其他的具有酸收之性的中药相比,山茱萸的收敛之性是与众不同的,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山茱萸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这点上面。也因此,张氏对山茱萸的临床用药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山茱萸可补肝虚之证
《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记载“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里利用五味以实脾治肝的治法,实则是补肝虚之用,而实证不可用之。张氏言:山茱萸“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山茱萸味虽酸敛,而性仍条畅,凡肝气因虚不能条畅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也。”可见在酸敛调补肝虚的中药之中,山茱萸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
2.山茱萸治心腹肢体疼痛
《医学中衷参西录》当中附有几则用山茱萸治疗患者心疼、心神惊悸,以及因负重、久居寒湿之地而引起的腿疼渐至周身筋骨似皆痿废的验案,张氏认为山茱萸用之止汗固脱的功效尚在意料范围之内,而其具有治疗心腹肢体疼痛的功效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张氏在这里也明确指出,早在《神农本草经》当中也已载明,“山茱萸主寒湿痹,凡心腹肢体有所疼痛,皆其气血之痹而不行也”。因此,投以山茱萸,自然能够收获良效。
3.山茱萸善治内部血管出血或肺络破裂而导致的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山茱萸具有治疗咳血以及吐血的作用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这主要还是源于山茱萸的酸敛之性,张氏曾治一咳血三年而治疗却百药不效的少妇,其人治疗后或有愈时,但随后又会发作,且夜间多汗,张氏用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治疗,一剂汗止,二剂咳血亦愈。
对于这例验案,张氏言,患者从前咳血之所以一直得不到痊愈,那是因为肺中之络,或胃中血管有破裂处,而萸肉与龙骨、牡蛎同用,以涩之、敛之,所以咳血也随之愈合。
综上所述,对于山茱萸的临床应用,我们不应该只将其单纯看做是补益药来对待,反之,对于它所具有的治疗功效,我们也应该多多汲取先贤们的经验,在临床应用上面灵活变通,以防“无药”以对。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元御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