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脚下起”:这话真正含义,我们都没搞清楚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5-13 09:19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讲解》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这一篇文说,咱们从一句俗话谈起——寒从脚下起。

这句话,咱们老百姓都很熟悉。据此,我们在生活中常有一个保健共识,这就是脚不要受寒。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脚暖暖的。

但是,这句话,您想过没有,它的含义真的是嘱咐我们不要让脚着凉吗?

实际上,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来说,风寒之邪想要伤人,真的不是从脚开始的,而是从口鼻、皮肤开始的。也就是说,风寒作为外邪,它要想伤人,是通过肺系,即由肺所主的鼻、皮肤等作为切入口。我们很少会谈到某一种疾病、症候,是从“寒邪直中双足”而来。

当然,足部保暖,自有它的道理。但是结合中医临床来说,“寒从脚下起”似乎并非只强调足部的防寒。这里面,当另有深意。

是什么深意呢?您如果翻开《黄帝内经》里面《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就知道了。这篇经文里面谈到:“肾脉……微急为沉厥贲豚,足不收,不的前后”。这里面说的是肾积贲豚的症候和成因。就是说患有肾积之症的人,从少腹到心上,如小猪在奔跑一样。这里的“积”,基本上指的是寒气的淤积。接下来,就是关键了,即“沉厥”、“足不收”。“沉厥”,意思是下肢的沉重发凉。“足不收”,就是双足的乏力、活动不灵。寒邪在肾,肾主骨,肾经循于足部,故而肾阳虚弱的时候,足部就发凉、无力、活动不灵。

从这可以看出来,足部发凉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古人归纳为肾经有寒。

到这里,您就明白了——所谓“寒从脚下起”,其真正意义在于诊断领域。也就是说,当肾阳不足,肾气虚弱、寒邪深入的时候,肢体厥冷之症,从脚下开始出现。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在体虚有寒状态下的一种普遍症状。它的意义在于提示我们,如果双足经常发凉,要考虑是不是肾阳虚弱、肾气不足了。而不是说,防寒,必须从脚下开始。

以上,当为“寒从脚下起”的真正含义。

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我们的双足了。通过双足,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来。除了上面所谈到的肾阳虚弱导致双足发凉之外,还有一些值得警惕:

双足的浮肿——脾肾阳虚,水液积而不散,难以代谢。心功能不全者也容易如此。

足跟的疼痛——肾虚不能主骨,肝血不能养筋所致。

双足常常抽筋——肝血不荣于筋脉所致。

双足生足癣——湿热下注所致,多提示脾虚湿困。

双足足心发热——肾阴不足,虚热扰及足下所致。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提示下肢动脉有血栓可能性较大,一身动脉硬化都可能比较深重。

足大趾红肿热痛——湿热下注,周身已为湿热交蒸之体,即痛风。这类人一身代谢水平容易处于紊乱。

双足无力,肌肉萎缩——脾虚不能化生气血,导致肌肉不得濡养所致。

……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