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如果与其他经脉病位同时受邪怎么办?有哪些治疗方法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19-04-28 22:16

当邪入少阳的时候,邪气通常会处于足少阳胆经、胆与三焦经脉的部位,而人体的这些部位在生理功能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主要负责沟通,有枢机开合的作用,与其他的经脉和脏腑很密切的联系。

正是因为这样的生理功能,所以当邪气入少阳病脉的时候,如果因为正气不足或者说邪过亢盛,那么就很容易影响到与少阳有关系的经脉和脏腑,在临床的表现上,一般都会出现少阳病兼杂着其他病位的症状,医家称其为少阳兼证。

三焦的气机的调畅和太阳表气的输布有关;胆藏精汁,主疏泄,与阳明以及太阴里气的畅条有关系。而足少阳胆经,别循胸里,贯心,沟通了心与胆之间的联系,所以当其受邪气中伤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心胆不宁的表现。仲景在《伤寒论》中所列举的少阳兼证就有多种,治疗方法和方药各不同,此处可列举一二:

1.柴胡桂枝汤

少阳病邪未除,可能会出现同时兼太阳、太阴的病证,表现出“发热微恶寒”的太阳表证,“支节烦疼”的太阴中风证,还会同时出现“微呕”“心下支结”的少阳证。

当出现这些病状的时候,虽然是三条经脉受邪,但病邪还比较轻微,治疗的时候不能单只考虑某一条,既要做到疏解表邪,又要驱除太阴四肢的风寒邪气,还要和解少阳,仲景就用了柴胡桂枝汤这样的方剂“三效合一”。

2.柴胡加芒硝汤

少阳病邪如果持续不解,还会伤及到阳明病位,可能会出现“胸胁满而呕”的少阳证,“日哺所发潮热”的阳明里实证。

在此条汤证的原文中,仲景还提到“已而微利”的症状,根据这样的症状,他推测病人可能是曾被下法治疗,但是并未除去阳明里热,此时已然不能再大剂量泻下,否则会徒伤正气。所以他用了柴胡加芒硝汤来和解少阳、泻热润燥。

此处仅举二例,在《伤寒论》少阳病的治疗中,很直接可以看到张仲景对于药物的搭配之巧妙,这也是后世习医者所望尘莫及的呀。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荷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