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文 / 海上名医
2019-04-23 16:06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下文根据海上名医平台音频在线内容编辑整理,配图部分由医生本人提供。

口述 / 郑国佩

一、中医换药促进疮疡康复

伤口在中医学中称为疮疡。一般是指人体体表急性、慢性、感染和化脓性外科感染疾病,并且有一定的季节性。

疮疡康复是香山中医院的特色。我院中医换药都采用自制纯中药,品种多样,分别有散剂、单剂、油膏。由我院全国名老中医施维智医生和著名外科郑俊彦医生开创并传承保留至今,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均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目前,我科主要病种包括肛肠术后创面、丹毒、疔疮、高低温烫伤、痈疽、粉瘤、久溃不愈创口。中医外治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去腐生肌作为中医创口康复治疗原则,形成因症施治、心药相兼、手法独特、创面平整的医疗模式。下面我分别介绍病症的形成和治疗案例。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二、高低温烫伤的中医换药

高低温烫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如不正确使用热水袋,不小心被高温,如蒸汽、开水、热油等烫伤,皮肤立即出现红肿、水泡。损伤的创口有细菌,侵入组织肌肉而引起脓肿。创面有感染,热毒旺盛型,中医在治疗烫伤方面有悠久历史,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效果显著。

治疗案例:李某某,男,40多岁,教师。今年在2月因左上臂拔火罐烫伤而起水泡,又碰到水,诱发创面感染,并出现脓性分泌液。

这位患者他不求医,自己简单地口服抗菌素,但也没有见好转,过了一个多月手臂上方出现厚厚的脓胎,范围大概有4×3公分,四周边缘溢脓。创面上散发臭味,并伴有低热,通过中医辨证,在创面所处各阶段灵活用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换药方案。

第一阶段治疗原则提脓解毒。中药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每天使用中药粉,掺在油膏纱布上外敷,一周后厚厚的脓胎慢慢地消失。

第二阶段治疗原则,化瘀生肌,使用具有清热化瘀、润肤生肌作用的中药粉和膏药外敷。每天观察创面的变化,三天创面必须大有进展。如果效果达不到目标,重新更换药物。通过中医特色换药,创面红肿及疼痛感消失,伤口趋向好转。四周后,创面愈合,平整无疤痕。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对于烫伤需要解决的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容易感染与疤痕形成等主要问题,通过中医换药,创面始终保持湿润,辅料与创面不粘合。换药时,无痛感,组织损害小,减少疤痕形成。

烫伤后自己如何处理?一、立即脱离热源,使用流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以降低患处皮肤温度。二、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要将水泡揭下。三、烫伤处所穿衣物用剪刀剪开,不能硬脱,防止损伤局部。四、严重烫伤,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辨证指导为准。

心理护理:烫伤病人特别担心容貌和身体,形象的改变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应做好心理疏导。

饮食护理:加强饮食、营养,提高免疫力,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创面修复,全身状况改善,尤其多食牛奶、鸡蛋、肉及豆类,补充蛋白质,促使创面愈合,多吃蔬菜、瓜果类富有营养的食品,增加抵抗力。饮食宜忌酒、辛辣、海鲜、羊肉之类。

三、丹毒的中医换药

丹毒是以皮肤突然发红,颜色如涂丹之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民间称为“流火”,脚底部破损、脚气、下肢溃疡。由于链球菌的感染,细菌沿着网状淋巴管蔓延,这属于火毒旺盛型。

治疗案例:陈某某,男,面色憔悴,高热畏寒,小腿烧灼样剧痛,反复发作。

小腿红肿粗大,皮肤颜色发暗,呈黑色,逐渐形成橡皮腿,患者在外院以青霉素输液,抗感染治疗多日也不见好转,病情发展较快,医生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可能需要做截肢手术。患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到我中医外科换药室,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并且细心观察患肢,因症施治,用中医优势为患者换药,根据不同的创面,运用不同的药物。

第一阶段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消肿化瘀。用中药粉掺和在油膏上。在局部红肿、粗大,最明显的部位进行敷贴,每天观察小腿病情的变化,经过每天中药的敷贴,大约两周后,红肿慢慢地消退,疼痛渐渐地减轻。

第二阶段的治疗原则是这样的,凉血利湿,消肿拔毒,用中药粉在膏药上敷贴。到第四周,小腿患处红肿和疼痛均已消失,基本治愈,恢复正常,免去锯腿的风险。小腿终于保住了。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健康指导:在发病期间,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瓜果类,鼓励患者多饮水,皮肤感到搔痒,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饮食忌加剧疾病的食品,如酒类、辛辣、海鲜、牛羊肉。有脚气时必须彻底治疗,可预防丹毒复发,多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四、痈的中医换药

我们第三个案例是痈,痈是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外感湿热,葡萄球菌感染,火毒旺盛型。中医称为有头疽,常见于头后面,称脑疽。其背部称发背,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治疗案例:患者王某某,驾驶员,在颈部发病迅速,脓肿周围肿胀疼痛,已向深度延伸。脓头增多,溃脓呈黄,创面糜烂,形似蜂窝,脓肿周围约两寸多,伴有高热、头痛,口渴,有糖尿病史,我们为这个患者制定了个性化中医换药方案,仔细观察创面变化,因症施治。

第一阶段控制血糖,告知患者控制血糖,早餐、中餐、晚餐,合理安排饮食,要有规律性。对身体健康要有一个规划,如血糖能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对创口的恢复可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阶段拔毒提脓,清热利湿,在创面溃疡处用纱条掺和中药粉,对着创口溃疡处进入到里面,再用油膏上纱布,敷贴创面,我们可以见到创口每天流出大量脓性分泌液。观察脓性颜色,辨别气味,分析病情,然后判断创口所处阶段而灵活用药。两周后,创口脓水减少,创面红肿消失。

第三阶段我们是这样治疗的,去腐生肌,清热解毒,中药粉、中药油膏的治疗和血糖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和患者的配合,创口大有进展,脓液逐渐排出,腐肉脱落,新肉开始生长,创面逐渐愈合,全身症状也随之减轻。

健康指导: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毒邪入侵,及时治疗疖肿、糖尿病,清洁皮肤,可以定期用硫磺皂清洗,对改善局部油脂有帮助。

二,在炎夏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多喝水、多食健脾利湿的食品,避免辛辣刺激发物,海鲜、牛羊肉、酒,限制甜食和油腻性食物的摄入。

食疗:苦瓜半个,切成小丁,加水煮烂,当茶喝,每天一次,长期坚持,日常多补充点维生素A,B2,B6。

三,夏季暑热要做好防范降温工作,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休息,不要太疲倦,参加体育锻炼,及时治疗使抵抗力低下的疾病。

四,生了疮疖之后,不要过早自行挤压,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出现创疖后要积极对待,如果大的话,必须由专业医生处理,以免感染。

五、肛瘘的中医换药

第四个案例是肛瘘。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管之间的慢性变异性管道,常见于肛门周期,脓肿破溃,切开引流后形成的肛瘘,发病率较高,在我国肛肠病发病人数较多,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男女比例约有5:1。

它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流脓、疼痛。由于肛门部位特殊性,手术是治疗肛瘘的唯一手段,而术后换药对创面愈合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良好的术后换药可减少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避免假性愈合和复发。

治疗案例:患者李某,男,肛瘘术后。在肛门部位有一伤口,长度达6公分,创面上附着大量脓胎,患者面色憔悴,疼痛不已,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医换药以去腐生肌为治疗原则,根据肛瘘术后病情特点,采用中药分期换药。中医换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且药效独特,去腐生肌是传统医学中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

我们对这个病人第一阶段的治疗原则是拔毒提脓,用纱条掺和中药粉,进入创面内口,持续引流,外创面用药膏敷贴。第二天,纱条随着大便同时排出,大量的脓性分泌液流出。每天换药一次,到两周后,脓性分泌液渐渐减少,创口红肿慢慢减退,创面已有大进展。

第二阶段治疗原则,去腐生肌,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中药,促进内口、外口、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边去腐,边生肌,观察创口,脓性分泌液已经稀少,内外口创面同时愈合,创面平整无疤痕。

在任何一个阶段受到影响,均可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甚至形成假性愈合。究其原因:一,换药手法不到位。二,患者惧怕,换药不配合。三,引流不畅,创口内残留遗物。四,换药时间太短,造成肉芽组织不能健康成长。五,创口所处阶段没有及时更换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前期突破500例临床病例观察,治疗率为100%,复发率为0。近远期疗效,肛门功能良好,患者痛苦少,愈合时间短,假性愈合率低,实现创面内口、外口同时修复,我们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并且在心理上给予疏导,饮食方面给予指导。

饮食护理:饮食节制,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腌制食物,多食健脾利湿食品。可用芦根汤煎汤代茶。

健康指导:一,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二,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三,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四,不要饮酒、熬夜。

伤口护理注意事项:一,注意休息,不劳累过度。如有发热、局部红肿,应卧床休息。二,观察流出脓液的色、质、量,局部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更换瘘管处辅料,勤换内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三,心情舒畅,消除忧虑,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六、烂疔的中医换药

第五个案例是烂疔,烂疔是由多种厌氧杆菌经创口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感染。中医认为不同于一般痈疽,其来势又急,可危及生命,好发于小腿、足背、皮肉之间。它的状色稍黑,有白斑,创口溃疡,有脓水流出。大小如钥匙面,多见于农村劳动意外创伤。

治疗案例:患者陈某某,男,64岁,退休,在右足背和脚趾,灼热、肿胀、剧痛。

小脚趾已烂了半截,创口皮肉糜烂,呈现厚厚脓胎,皮肤出现水泡,有浅棕色、混沌脓水溢出。外院就诊已有两个多月,诊断不明,治疗效果欠佳。经医生建议到中医治疗。中医疮疡换药的精髓是诊断明确,该患者的病情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经过中医辨证判断,毒素聚积肌肤,气血凝滞而成,湿热火毒旺盛,对不同创面要灵活用药,因症施治才能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提脓消肿。外治以中药粉直接撒在脓胎糜烂创口上,中药油膏外敷足背和脚底的肿胀处。每天换药,细心观察患处的变化,渐渐地足背上肿胀消退,脚趾脓胎慢慢地退去。但是脚底的肿胀丝毫不减退,还伴有低热。

第二阶段的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去腐生肌,用清热凉血化瘀的中药粉和中药膏敷贴创面。四周后,创面整体消肿,患者脚趾也有好转趋势。经过40多天的精心换药治疗,患者右脚趾逐渐恢复,创面也慢慢地愈合,逐步达到痊愈状态。

健康指导:应加强宣教,尽量避免赤足劳动,以预防本病的发生,要忌辛辣、刺激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并且富含高热量、高蛋白、多吃新鲜疏菜及水果,合理调配饮食。如果伤口在破损的情况下,要进行适当地处理,不要碰一些有污染的鱼,防止细菌感染。这样才是预防这种疾病的好方法。但主要还是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生活起居规律,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是国粹。中医特色换药接地气,贴近老百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历代疮疡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因症施治、心药相兼、手法独特、创面平整的医疗模式。

香山中医医院郑国佩:各种疮疡病及肛肠术后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

郑国佩

资深换药师、外科换药室指导老师

长期从事疮疡病中医特色换药,继承发扬全国名老中医施维智先生、中医外科名家郑俊彦医生的换药经验。

擅长:

疮疡病(疔疮、痈疽、丹毒、褥疮、慢性溃疡、久溃不愈等各种难治性创面)的中医特色换药及肛肠术后中医特色换药。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