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文 / 仁医堂名医馆
2019-04-11 16:03

有很多中医药术语,大家几乎耳熟能详,却不知道为何要这么说,今天南京同仁堂公众号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典故。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指代中医

青囊:知道青囊指代中医这一称呼的比较少,但是这一称呼是来源比较早的,与华佗相关。相传,华佗在被杀之前,用一青囊,将自己的医书装起,留给了曾在牢房中照顾他的狱卒,这部分医书被流传下来。由此,后世也以青囊指代中医。因青囊用作书囊,也因此喻指医书。

岐黄:岐黄之术,用来指代医术。“岐”和“黄”,分别指代医馆的岐伯,和一个时代的黄帝。我国最早的语录体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素问》,就是收录的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也由此以歧黄之术指代医术。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指代医药

理瀹:代指医药。来源于《子华子·北宫意问》,其中有句子“医者理也,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

珠尘:是传说中的仙药。来源于晋代的王嘉的《拾遗记·虞舜》,“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名曰珠尘……”,这就来自于传说中的仙药。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指代医术

上池、窥垣:喻指医术高明。是来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一个故事,扁鹊年少时做了人家的宾客,舍客长桑君常谨欣赏扁鹊,于是传授“禁方”给他,并且告诉他要保密,不泄露。扁鹊答应,桑君将药方给扁鹊后,说“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依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后遂以“上池”、“窥垣”以喻医术高明。

仁术、仁寿:喻指医术,来源于儒家思想。仁寿,最初见于孔子“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庸也》);仁术,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无伤也,是乃仁术”。

杏林:指代医学或医术。来源于《神仙传·董奉》:“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指代医生

悬壶:源于费长房和仙翁的故事,前面公众号有详细推荐呢。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何谓“悬壶”?

和缓:指代良医。春秋时秦国两位名医,分别为医和,医缓,后世将两者并称,和缓医风。

春脚:五代王仁的《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其中有言: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谓璟有脚阳春。言所致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因此,以医者喻以有脚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阳也。这一称呼其实用的比较少,春脚在旧时也指有德政的地方官吏。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指代医书

橘井:以喻良药之典。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中有记载:相传苏仙公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无师自通】那些你未必!一定!不懂的中医术语!

中医人的情书,真是美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