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往往因气血失调伴“心病”, 中医疗法重在宁心安神

文 / 大众卫生报
2019-03-25 11:28

“失眠”又称“不寐”。《黄帝内经》记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以上这段论述,通过对青年和老者气血运行情况进行比对指出,只有阴阳平衡、气血充盛,才会有正常的睡眠。若人体气血、阴阳失调,则导致神志不安、烦躁焦虑而失眠。

失眠可由单一或多种因素而致

许多失眠患者或对治疗信心不足,或因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长期服用安眠药。中医学认为,“阳不入阴”是失眠的基本病机,造成这种病机的原因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肾阴虚的患者,会因心火过旺扰乱心神而不易入睡。此类人多伴有心烦多梦、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

平素多思多虑,会影响脾胃的消化机能,日久营养不良、气血虚少、心神失养,表现为睡后易醒,多伴心慌、乏力、精神萎靡等。

心强气盛或有情志郁结,常会因气郁化火扰乱心神而失眠。这类人容易睡中惊醒,常伴有睡觉时胸闷、胁痛、口苦等。

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消化不良、胃中撑胀、不舒也会引起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从四方面入手

俗话说:心病难医,失眠者往往伴随着精神因素。因此,失眠患者平时应注意调畅情志,避免五志过极、七情过激。严重者应及时就医,中医治疗失眠,重在宁心安神,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味。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胆气虚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用交泰丸。

【养血育阴安神镇静】中医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及安神定志等方法,可随证选用。常用中草药为珍珠母、百合、酸枣仁、夜交藤、煅龙牡等,常用中成药有安神定志丸、刺五加片、参松养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

【精神调治舒畅情志】临诊中还应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功效。

【针灸疗法宁心安神】中医治疗失眠所选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四神聪、三阴交、安眠、足三里、后溪等。三阴交健脾益气,柔肝益阴,可使脾气和,开气疏泄,心肾交通,心气安而不寐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

(湖南省脑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永贵)

【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可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欢迎一起交流】